临夏州夏润农业有限公司赤松茸加工车间。资料图片
厦门火炬集团有限公司向临夏州广和县结对帮扶村的小学捐赠助学物资。资料图片
临夏州康乐县从厦门引进的临夏科司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现有工人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人。资料图片
甘肃省临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境内山谷居多,平地较少,是我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被认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年6月,福建省厦门市开始结对帮扶临夏州。10年时间里,两地和人民心手相连、联袂攻坚,扶贫协作领域不断深化拓展,形成了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大格局,谱写了、辉煌壮丽的脱贫攻坚新篇章。
1.十年结亲,见证沧海桑田巨变
“我来这6年了,已经成做鞋的‘老师傅’了,现在一天能做双鞋,一个月可以拿到多元呢。”来自临夏州临夏县尹集镇韩赵家村的朱小红说起做鞋,眉眼间掩不住喜悦。
来临夏县布鞋加工扶贫车间工作前,朱小红一直在家务农、照顾老人、抚养小孩,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如今,朱小红一家不仅有了积蓄,家里还买了车,盖了四间房。在扶贫车间,朱小红把线扎扎实实地缝在布鞋上,也为自己缝出了一条幸福路。
和朱小红一样靠着做鞋走上致富路的贫困户还有很多。厦门市思明区在充分调研临夏县的贫困状况后,把以布鞋加工为主的扶贫车间作为重点扶持发展产业,建成思明区精准扶贫布鞋加工培训基地。目前,临夏县布鞋加工扶贫车间遍地开花,就业人员达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实现了农业生产和产业增收“双丰收”。
在临夏州临夏市折桥镇慈村食用菌种植基地,菌菇陆续进入采收期,一朵朵平菇从菌袋上“探出头来”,长势喜人。菇棚外,工人们正忙着拌料、装袋、拉运,整个种植基地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食用菌产菇周期短,带动农户脱贫致富具有“短、平、快”效果,当地村民可在务工的同时顾得上家、管得了娃,真正让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折桥镇大庄村志强实用菌扶贫车间的务工人员,在帮扶干部陈江场的动员下,参加临夏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创建致富带头人培训班。除了引进羊肚菌、姬松茸等种植技术,陈江场还协助注资50万元村集体发展资金,协调签订购销合同。现在,每个大棚实现产值4万元,先后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周边贫困户18人就业,“小蘑菇”撑起了“致富伞”。
“食用菌扶贫车间,既为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增加了收入,又能解决农业合作社用工难题,一举两得。”临夏市志强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平表示。
致富奔小康,产业是“硬杠”。如今,临夏州各市县基本都有了“拿得出手、赚得了钱”的致富产业。数据显示,厦门先后帮扶引进57家厦门及东部周边企业落户临夏州,累计援建扶贫车间达家,占临夏州总数的90%以上,让2万多名贫困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脱贫。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