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联合早报穿睡衣上街挑战上海文明指数m03zndlv
TUhjnbcbe - 2020/8/13 9:50:00

联合早报:“穿睡衣上街”挑战上海文明指数


中新12月17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12月17日在“中国早点”栏目发表何惜薇撰写的文章《睡衣挑战上海文明指数》指出,在上海这个时尚大都会里,睡衣族出没的地方不只限于住宅小区。不管是春夏秋冬、狭窄的弄堂里或热闹的商业街上,不时可发现睡衣族。笔者就曾看到身着睡衣外出者还戴上珍珠项链等饰物,并拎着名贵皮包、穿上心爱的高跟鞋,仿佛是要挑战穿睡衣出现在公共场所,就是展露不文明行为的说法。无论是海内外人士都认为,“穿睡衣上街”有损上海国际大都市的文明形象。文章摘录如下: 今天是上海2010年世博会开幕倒数500天,当局前两天都召开会,介绍筹备工作进展。两场会的多项宣布当中,最受瞩目的莫过于被金融危机影响而濒临破产的冰岛不会缺席世博会,反而希望借此振兴当地经济。目前已有22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加上海世博会,相信是历届世博会参展国家和组织最多的其中一届。不过,对于广大沪上市民而言,多少国家和组织如何积极参与未必是重点,更重要的是世博会的举办可造成哪一方面的影响。几个月前,当局推出迎世博加强市容环境建设和管理600天行动计划纲要,本栏先后介绍了当局清理户外广告、规范商店招牌、整治路边非法菜摊和胡乱晾晒衣物等行动。有趣的是,上海文明办副主任、上海迎世博600天行动社会动员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陈振民昨天宣布,为各项工作提供明晰的规划、推进和考评依据,三个相关指挥部联合推出“迎世博600天文明指数”。指数每100天公布,由环境文明、秩序文明和服务文明组成,公共环境、居住环境、交通行为、服务环境与素质等,都是测评是否达到文明标准的环节。设立“文明指数”的宣布,让笔者联想到上周的一则媒体报道。报道指出,上海北外滩地区一个住宅小区的居委会向居民发出不穿睡衣上街的倡议,还组织一批志愿者上门劝说。然而,避免小区沦为睡衣族“重灾区”的举措并不一帆风顺,有些居民认为“睡衣也是衣”,也可以穿着出门;有些则说好看难看是自家事,轮不到居委会来管。其实,在上海这个时尚大都会里,睡衣族出没的地方不只限于住宅小区。不管是春夏秋冬、狭窄的弄堂里或热闹的商业街上,不时可发现睡衣族。笔者就曾看到身着睡衣外出者还戴上珍珠项链等饰物,并拎着名贵皮包、穿上心爱的高跟鞋,仿佛是要挑战穿睡衣出现在公共场所,就是展露不文明行为的说法。去年,由上海妇联和上海大学妇女学研究中心联合推出的调查显示,2000多名受调查者普遍认为,上海女性需要改变以下行为:穿睡衣上街、说粗话、不善待老人、经常咄咄逼人、邻里间斤斤计较、打骂孩子、放声大笑和高声喊人、沉湎于不良嗜好。其中,“穿睡衣上街”得票率最高,无论是海内外人士都认为,“穿睡衣上街”有损上海国际大都市的文明形象。有西方通讯社把上海人穿睡衣出现在各种公共场所牵扯到中国改革开放30年,认为人们睡衣光鲜甚至可穿出街,意味着中国果真更为富裕了。笔者对睡衣族上街“晒”富裕的典故十分怀疑,便向所认识的上海籍朋友求证并参考学者的看法。在他们看来,上海市民爱穿睡衣上街是多年来养成的生活习惯。过去,人们都居住在弄堂里,与许多人共用卫生设施,自然就不那么注重仪表。尽管后来越来越多人住进高楼,但就是改不了老习惯,依然穿着睡衣上街。换言之,随着上海越来越现代化,私人与公共空间的区分也越来越清楚,偏偏部分上海市民还是没有意识到两者的区别,对于个人隐私的概念也依然模糊,导致对在公共场所穿睡衣是否是视觉污染之争此起彼落。目前,沪上处处都在举行“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系列活动,各区居民和高校如火如荼地展开文明礼仪知识比赛和演讲比赛等,此时推出“文明指数”理应非常及时。问题是,单单穿睡衣上街是否就不文明的争议,多年来都不可平息,就算“文明指数”的概括面再广,恐怕也无法触及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这么一来,广大人民是否就不会认真对待这个指数,那推出指数又是否还有意义?

1
查看完整版本: 联合早报穿睡衣上街挑战上海文明指数m03zndl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