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只有经过时间的沉淀,人们才能看得更清楚,才有反映现实、眺望远方的磅礴力量。年前,共产党诞生之时,很少有人能想到我们党能取得今天这样的伟大成就。
历史雄辩地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正是有一批党的好干部胸怀国家大局,心系国家大事,夙夜为公,埋头苦干,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才有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更加美好。
国家的复兴需要一辈一辈人不断地付出努力,时代的发展需要一代一代人持续地接力传承。年10月,新中国的成立意味着劳苦大众终于从百年的压迫和战火中解放出来,人们日益期盼的美好日子终将要到来,等待人们的是一篇光明的未来。
今天我们要介绍一位出生在解放战争,成长在红旗下的同志——宋德福。抗日战争结束后,我国陷入了三年的内战时期,老百姓还是生活在不安稳的环境中,战乱仍然不断。就在这个时候,宋德福出生了。宋德福是河北盐城人,但是他出生于吉林的德惠。
父母给他起名“德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希望他能够在党和国家的庇护下,做一个品德高尚的有福之人。所以,与老一辈人相比,宋德福并没有经历过太久的战争生活,他出生后的三年,新中国正式成立,人们终于可以过上安稳的日子,百姓也不用再面临流离失所、妻离子散的悲剧。
虽然枪林弹雨的日子不复存在,但是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各个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苦难,因为宋德福从小生活在农村,家里的生活过得并不富裕,有的时候连温饱都面临着困难。从小宋德福就十分的懂事,每天除了按时去上学读书以外,他尽可能的帮助父母多承担一些家务活,甚至还会在放假的时候和父母一起去地里劳作。
虽然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天的农民,但是父母非常重视宋德福的教育问题,家里皆尽可能的支持他读书。宋德福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不仅学习刻苦、努力,而且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初中毕业后的宋德福为了减轻家里的压力,前往当地一个工厂上班,因为勤学好问,脑子灵活,很多先进的技术和手艺他总是第一个掌握,周围的同事和领导都非常喜欢他。
当所有人都以为他会勤勤恳恳做一辈子工人的时候,一次偶然的事件改变了他的人生命运。19岁的他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和城市户口,毅然决然选择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随后,宋德福在部队的安排下前往了一个海岛,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由于,出身农村,再加上他从来不怕吃苦,任何训练都是冲在第一,获得了首长们的一致肯定。同年的他就被批准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在随后的18年里,先后任军政治部排长、干事、秘书,空军政治部组织处处长等职。年,37岁的宋德福任总政治部组织部青年处副处长,成为一名师级干事。
宋德福在共青团工作了十年,对共青团有着深厚的感情。多年后,宋德福写下《我走了,共青团》,读来情真意切,令人动容。年宋德福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此后8年,他一直身兼军民双重职务。宋德福在共青团工作了十年,对共青团有着深厚的感情。
多年后,宋德福写下《我走了,共青团》,读来情真意切,令人动容。年,宋德福被授予少将军衔。同年,宋德福关系才从军队转入地方。先后担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人事部部长、国务院军转干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年12月,54岁的宋松德福担任福建省委书记,宋德福到地方工作后,保持了军人的干脆利落,这位从中央下来的省委书记并没有摆起“官架子”,始终保持了清廉的宝贵品质。宋德福有多年抽烟的习惯,可从来没有收过别人一包烟。一直到他月出任福建省委书记,始终保持这一习惯。
当时在省委办公厅工作的宋德福常常负责编写文稿并提供给各大刊物,也因此收到过稿费。但宋德福对于刊物给的稿费从来不自己接收,而是写了封信转交给了省委办公厅的综合处工作人员,让他们自行处理这笔稿费,或捐给报刊或用来犒劳大家弥补“爬格子之苦”。
省委办公厅的工作人员对他都十分感激,便想着在春节之际,大家一起用宋书记每次给大家送来的稿费给宋书记买一条烟,聊表大家对他关心关爱下属的感激之情。宋德福拿到香烟后笑着说:“既然是你们的心意那我就破例一次,不过我只收一包。”
随即,宋书记又嘱咐秘书把其他香烟转交给办公厅其他会抽烟的同志。此举既成全了大家的一片心意又让大家深深感受到这位宋书记为人清廉正直、平易近人。
年,宋德福跟随福建代表团出访香港。临行前,代表团中有一位省政府的领导见宋德福穿着有些旧的西装,便提议带他到一家品牌店里重新量身定做两套西装。出访香港,可是要上台做发言的,外在形象也代表福建门面,十分重要。于是,宋德福来到店里做西装,没想到这一做竟然花了七八千块钱,让他心疼不已,直呼这花了他两个月的工资,早知道这么贵做一套就好了。
一旁的工作人员听着心中肃然起敬。省委书记出访香港可是大事,宋德福还是从中央下来的省委书记,按他的职位,就是平常花几千块钱给自己做几身衣服都不必如此心疼,可见宋书记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节俭啊。
宋书记对自己的家属却如同他对自己一样,十分严格,尤其是在钱财方面。
为了避嫌,他从不让家里人经商,甚至连孩子结婚也坚决不摆酒席,为的就是将自己和家人与“钱财”二字撇得干干净净。即便是在生病住院期间,他的医疗费用也全部自费。
宋德福对自己十分严苛,但对他人却很宽容。在出访香港回来后,按照规定,批下来的费用扣除实际差旅花费剩下的可给干部做补贴。但宋德福坚持不肯收下补贴,认为自己此行也没花什么钱怎么能收国家补贴呢。于是在他的再三坚持下,负责财务的同志只能想办法帮他把这笔钱推掉,但是宋书记还说了,其他同志的补贴该拿还是照拿,只他一人不拿。
熟悉宋德福的人都知道,他从不喝酒,但他破例了两次,其中一次是推动利用外资发展经济。
宋德富刚来福建工作时,厦门爆发了一起走私案。全省利用外资仅40亿美国元左右,厦门市、泉州市利用外资仅8亿美国元。经济发展困难重重。作为省委书记的宋德福非常着急,他带领工作专班亲自到厦门和泉州以及各地调研如何发展经济。在厦门和泉州调研完吃饭时,两地的领导向他敬酒。宋德福采用激将法说:“你们知道我从来是滴酒不沾,但是如果你们能外资引进来,每增长1亿美元,我喝一杯酒。”两地领导当时就立下军令状,年底经济数据统计时,增长了3亿美元,宋德福也欣慰地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宋德富是一名从空军成长起来的干部,对空军有着深厚的感情。年2月,85岁高龄的原空军司令员张廷发将军回到家乡沙县看望父老乡亲。得知消息,他从福州驱车4个多小时赶到沙县看望老首长,恭恭敬敬地陪老首长喝了一杯酒。然而,此时宋德富的身体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好的预兆。不到一个月后,他在北京参医院,再也没有回到省委书记的岗位上。
宋德福任职福建省委书记期间,对自己十分严格,始终保持清正廉洁、严于律己。原本按照他的级别,可以配享一名公务员、一名炊事员,可是他放弃了。就算是唯一的儿子结婚,宋书记也没有办酒席。宋书记刚正不阿,与腐败分子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好评。
值得一提的是,宋德福夫人来福州看望他,也是做普通的大巴,住普通的宾馆,还是他自己掏腰包。离任福建省委书记后,宋德福在《我尽力了,福建》一文中深情吐露:因为我留恋福建的人,真想在福建再多干几年……
宋德福一辈子没有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临终前仅向组织提了一个要要求:穿军装、系红领巾。然而,组织上对于转业到地方的公务员要求,去世的时候不允许穿军装。组织经过慎重考虑,还是满足了宋德福的要求。
年9月,时年61岁的宋德福英年早逝。61岁对于一个实干家来说,属于正当年,无论是工作经验还是生活阅历,都足以独当一面。然而,宋德福还是走了。宋德福去世后,被安葬于八宝山。能够安葬于八宝山是无上的殊荣,这也是祖国对实干家的肯定,况且还是一名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