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医治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中华民国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但资产阶级革命有其局限性,特别是表现在辛亥革命中的妥协性,以致在革命中北洋军阀、地方势力、政治投机者混杂在革命队伍中,致使辛亥革命没有能建立统一的现代国家,各方陷入无休止的争斗中。从9年北洋军阀势力趁二次革命失败之机侵入福建,至94年2月陈仪就任福建省长的20年间,由于各种政治势力交织,使得福建民军在混乱环境中得以生存发展,并加剧了时局混乱,如刘钟声在仙游县只担任了0天的县长,一年换七任县长,给老百姓增加了许多祸患与苦难。正如99年l2月方声涛退离闽省战场前向孙中山先生引咎辞职,在辞呈中说福建“民与匪战、匪与兵战、兵与兵战,此争彼夺各不相下”,此成为当时福建社情之真实写照。94年至99年2月,民军逐步消亡,并最终退出历史舞台。本文试以仙游县的民军头目郑世美的一些活动轨迹作为主线,进行编年式叙事,并插叙一些大的背景事件,让人了解民国那些年那些事。由于部分材料来源于口述历史资料,错漏难免。欢迎进行二次创作。
全文余字,大约需要0分钟。
福建省仙游县基本情况。仙游县在春秋战国时期属越国地;秦时属闽中郡;汉武帝至三国时属会稽郡、建安郡;晋时属晋安郡;南北朝时为梁所属,隶属南安郡;陈光大二年(年)起,属莆田县;隋开皇九年(年)改丰州为泉州,仙游隶属泉州;大业三年(年)起,属建安郡南安县,唐武德五年(年)复属莆田县。圣历二年(年),析莆田县西部地设清源县,历属武荣洲,这是仙游置县之始。天宝元年(年)改为仙游县,历属闽泉州、南唐清源军;宋代仙游历属清源军、平海军、兴化军和兴安州。景炎二年(年)0月后,仙游隶属兴化路,明、清时期隶属兴化府,民国时期历属福建南路、厦门道、兴泉省和第四行政督察区。年8月25日仙游解放后,历属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晋江专区、晋江地区、闽候专区、闽候地区,年后,隶属莆田地区;98年9月至今,隶属莆田市。
据年6月修编的《上梧家族谱》第22页记载,十六代兴廉(万):又名志诚,别号世美,孟芳之子,任国民革命军旅长。上梧郑氏宗祠重建功德主,创办小学发起人,为宗族取回北溪郑侨祠,郑侨祠八间上梧应份一间。革命期间张鼎丞曾任该旅参谋长,解放后张鼎丞担任共和国最高检察长职务,志成民国期间被军阀杨树庄杀害。那么,真实的情况又如何?
郑世美,仙游上梧村人,原名郑兴濂,字志成。其父郑孟芳,淑配蔡氏。他幼年的时候,挑柴拾粪,生活非常艰苦。适值北洋军阀时期,闽南各县民军蜂涌四起,郑世美也勃勃欲动,乃对人说道:“大丈夫须当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岂可久困茅庐呢?他说后没有几天,就脱离家庭,潜往八都山落草了。
上梧郑世美旧居(县级文物)
八都山系属南安县,郑世美纠集十几个青年,在那里啸聚着。继有象运的林安国、慈孝里崔成龙也率众来落草。他和崔、林两个结为异姓兄弟,鼎足而立,同在山上流窜。他在八都山没有多久,独率队伍返乡,驻扎本村郑氏宗祠内。不料驻扎城内的官军听到风声,开来袭击。郑只有土枪20余杆、寡英敌众,乃率队逃跑。郑氏宗祠被北洋军焚烧,乡人遭难,也被杀几个,大家怒骂郑为“天灾”。
民国前期仙游沿袭清末四乡十四里的行政管辖县制
仙游县因地方政局动荡,民军割据,政令不行,国民政府颁布的法令未暇实施。至民国7年8月,仍沿用清末乡里制,设4乡4里。
乡别
里数
里别
驻地
管辖范围
备注
嘉
禾
乡
功建里
城关
鲤城和赖店一部分
孝仁里
县南5里
赖店、鲤城、城东及龙华一部分
仁德里
县西20里
龙华和大济一部分
归
德
乡
4
文贤里
县西50里
度尾和西苑一部分
万善里
县西5里
度尾和大济一部分
善化里
县西0里
大济、城东、西苑一部分
兴贤里
县北20里
社硎、书峰、凤山、西苑、大济一部分
修
德
乡
4
永兴里
县南0里
赖店、盖尾一部分
折桂里
县东24里
榜头、城东一部分
安贤里
县东25里
榜头、书峰、象溪、社硎一部分
兴泰里
县东北80里
钟山、游洋、石苍、象溪一部分
唐
安
乡
香田里
县东南0里
盖尾、效尾一部分
慈孝里
县南60里
园庄、枫亭一部分
连江里
县南50里
枫亭
这时候,有厢亭村(溪口村)张钩,又名张乃武,系不第秀才,科举废后入自治讲习所学习,在石板桥开设盐店,与闽西北的军人有联系,常以烟膏换枪械。他看着民军四起,也乘机在北山竖起义旗,标榜“劫富济贫,除暴安良”,声势颇大。郑世美率队往投,隶属张钩麾下。当时的民军,都是化名,张钩化名武定国,郑世美也化名为狄世美,因狄和笛同音,他年正7岁,大家就呼他“笛子”。但他在张钩部内年纪最轻,胆略最大。他打仗时射击很准,放出的枪弹十中八九。当时张钩攻打县内的后埔和潭边两处,都是他领先锋,打垮了两个地主武装的保卫团。从此,“笛子”的声名大震,成为张部的骁将。
97年8月0日,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9月20日,蒋介石寄给孙中山一份《对北军作战计划》;0月,蒋介石又寄《滇粤两军对于闽浙单独作战之计划》,引起了孙中山对其军事才华的重视。当月8日,孙中山颁令讨伐段祺瑞,护法战争爆发;2月,革命政府以广东省警卫军2个营为基础,又集合惠州2营,组织成立援闽粤军。援闽粤军成立后,孙中山遂指派中华革命党军务部副部长邓铿为总司令部参谋长,以军政府军务部长许崇智屈就支队司令,其下所编7个支队支队司令分别为李炳荣、许崇智、罗绍雄、邓本殷、洪兆麟、熊略、徐连胜,全军人左右。援闽粤军入闽前,孙中山就已经把大元帅参议宋渊源(别号子靖,永春县五里街镇儒林村人,年出生,年在日本正式加入中国同盟会,96年宋渊源病逝于台北,于右任为之题赠挽联:“相契在民元极钦风范;大功成宪政皆作前锋。”)、大元帅府参军处副官张贞、大元帅府参军林祖密等福建籍革命党人派回福建活动,联络民军,发动起义。
青年时期宋渊源
这个宋渊源当年曾担任永春州官立小学堂和私立新智小学堂的堂长(校长),还担任过永春中学堂(今永春一中)的监学,宋的学生中比较著名的有余逢时、潘节文、林怀瑜、余承尧等。余逢时、潘节文为福建讨袁二杰,英勇捐躯,名载青史;林怀瑜曾任莆田县长;余承尧曾为国民党中将,是著名的画家、南音学者,成就卓越。当然,还包括台湾盛名作家余光中的父亲余超英。
9年宋渊源任国会议员时与夫人林淑贤在北京合影
在当时,革命政府也曾派军事代表许宝多来仙游活动,张约(87年出生,仙游香田里卢厝人即今效尾镇东湖村,民间又称卢约、约公)在慈孝里大帽山五马寨据军,并通过其同宗、翰林张琴(字治如,末科进士)之介,与许宝多接触。当时,吴威(原名养杰,字汉沙,号予重,又号铁胎,年出生,文贤里人今度尾洋板,少时于莆田兴郡自治研究所毕业后,赴泉州寄居徐壁开办的烟店,继为税吏,承办烟叶捐)在得徐壁资助,往香港、广州活动,鼓吹护法。
98年护法军驻日代表张继和护法军陆军上将许崇智(右起第六),他们在日本从事筹集军费等活动。
民国7年(98年)春夏之间,民军纷立,当时仙游全县有4支民军,互相争夺地盘,政局动荡。月5日,孙中山派蒋介石到汕头陈炯明部任粤军总司令部作战科主任(到7月就辞去此职);5月0日,陈炯明下达进攻福建的命令,闽粤战事爆发。
民国福建督军兼省长李厚基母亲史太夫人像
当时,陈炯明为总司令兼第一支队司令,许崇智为第二支队司令,入闽讨伐北洋军阀,并联系发动各地民军参与;时闽督为李厚基,北洋武备学堂毕业,9年带兵入闽,96年任福建督军兼省长。许崇智攻克武平后,于5月2日占上杭。
许崇智(与鲁迅妻子许广平同一序辈,也是来自广州高第街许氏家族)
许崇智部在转攻永定受阻,蒋介石于29日亲赴永定前线指挥,0日遂占永定县城,日蒋返回三河坝粤军行营,向正在那里视察的孙中山报告“永定捷状”。孙先生“喜动颜色”,并向蒋“详示国防机要”,“闽事若定,浙自风从,闽粤毗连,交通无阻,南方既有此良好的根据地,西南大势,在吾党掌握中,彼空言护法以图割据之武人,亦弗敢任性安为,莫不唯命是听”。段祺瑞政府在援闽粤军进军福建后,也认为“闽或有失,浙必动摇,粤、闽、湘、桂联成一片,大局益不易收拾,斯时政府处置愈难”。可见,福建在当时已成了南北双方争夺的一个焦点。6月,北洋政府下令讨伐粤军,派闽军李厚基和浙军童葆二部包围军,以致大埔等地得而复失。孙中山于27日自沪电陈炯明、蒋介石要“冒险进攻,以图生存”。蒋依令亲临火线指挥“大埔反战”,“三昼夜不入眠,卒能一战得胜”。因而在粤军中“留下了能攻善战的印象”但粤军惠州派将领叶举、翁式亮“忌之”,加以排斥。蒋介石一气之下,于7月日呈过辞简离开粤军。8月日,陈炯明给蒋介石写信说“粤军可百败而不可无兄一人”,并派专人带这封亲笔信赶到潮安车站予以挽留,但蒋仍不理睬,强去香港再转往上海,而且一去48天。
宋渊源手迹(介绍长期追随他的福建护法军军长王荣光的生平事迹)
在护法军这边,5月日,王荣光(乳名恩,又名温,字润中,出生,年8月被北洋军捕杀,永春石鼓镇石鼓社区人,《桃源东熙王氏族谱》所载,“幼而豪迈,长身火色,略涉书传,喜任侠,长益自负。”),陶质彬(湖南人,北洋陆军第十一旅的营长)、朱得才(陶的同乡,许崇智的讲武堂学生,驻德化警备队的营长)等在永春起义,响应护法。
望夫塔
在仙游的民军这边,5月张约遂从五马寨起军,取枫亭再效尾;7月间,张约攻打仙游城关,郑世美率领一队向北门水关攻击。他自己手擎一支自动步枪向城上射击,一连毙敌几十人,尸体纷纷坠落城下;他踏着一堆尸首,跳到城堞,大呼“城池攻破,官军逃跑了”。那民军闻声,纷纷登城,遂占领了仙游县城。张约入城后,在教场上开祝捷大会,宣布郑世美攻城第一功,并擢任他为大队长。是秋,援闽粤军的第二支队已经扩编为第二军的许崇智部队由南安、永春入仙游;许崇智为张约改名为张兆祺(麒),以援闽粤军东路讨贼军名义,统领西北各部民军,攻打莆田福清,会于永泰取福州;张带部取道华亭濑溪开进莆田城南,9月于广化寺附近被守城北洋军耿团中弹毙命。
年轻时蒋介石
9月日,陈炯明进入漳州,设立总司令部。回到上海做证券交易的蒋介石知粤军在福建战场的新形势,才在孙中山的劝慰和陈炯明的三次函请下,于9月8日抵达漳州粤军总部,晤见陈炯明;经孙中山电委,陈炯明于26日就升蒋介石任第二支队司令官,属许崇智的第二军,所部丘耀西、梁鸿楷两个团共千余人;移师驻防后,蒋介石0月20日在驻地长泰举行第二支队司令部成立仪式,进行祭旗,蒋介石还亲自撰写一篇“祭告文”在典礼上宣读,求神灵护祐,其末段是:“伏愿今而后,战必胜,攻必克,统一中华,平定全亚,威振寰瀛,光耀两极,完成革命伟大之盛业,皆自神灵所赐也。”此篇“祭告文”宣读后,当兵士面前予以焚化。月9日,蒋介石率部由长泰出发,经同安,越泉南,向福州方向挺进。月26日抵达仙游,与军长许崇智会合,28日发出《讨李厚基檄》。
“何岭关”三字为清咸丰五年仲夏(年)知县张铨庆所书
吴威在何岭古道时作诗:“剑养破山裂,马首来自东,高歌大风起,天与一关雄。”镌刻在石壁上
许崇智委吴威为驻闽粤军第九团团长兼前敌指挥,以闽清民军黄炳武为副指挥,率仙游东南各部民军,随蒋部经何麓古道,于2月2日攻占永泰县嵩口镇,7日蒋率部向福州门户的永泰县城进发,忽接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和福建督军李厚基已于6日达成停战协定的电令,他不甘于猝然停战,觉得“功败垂成”,“几为心碎”,终于不执行停战命令,继续进攻永泰。8日,粤军蒋部与北洋军部在白杜相遇,两军交战北军退,蒋介石遂带二团进驻永泰县城,县令金章挂印逃走,蒋委派书记官莫昌葵代理县知事,才公开停战令。7天后,李厚基的周永桂开到城郊小东亨,蒋知不敌,乃率部弃城从大洋退往永春、大田,各民军亦各返村。直到99年元月4日,蒋始返抵漳州粤军总部。此后,蒋介石在92年的日记云:“晚标签《曾文正公全集》。此书曾经一番用功,甚叹遗失于永泰之役。今得复见,不啻旧友重逢也。”永泰之役,即指本次战斗,可见当时蒋介石仓促弃城出走,随身携带的曾国藩著作连同六年间的日记等物遗失殆尽。
永泰斧头山石洞
在永泰当地,流传蒋介石曾经在仙游往永泰的山间小路旁的山洞里留下一首行军诗,“吾领粤军南入闽,中华山川人未醒。日照卧石暖枕眠,月旰杲星旷路行。”这首七言绝句就刻在该石室中最大的一块石头上,字体硕大如斗,第一行的两个字“征途”,下面两行诗句在断句的地方还加有标点,有些字还是繁体字。但诗的落款,据说写的是‘蒋中正民国7年冬’,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文革时被抹掉了。除诗文外,洞中还有一个石头垒起的简易灶,当地村民认为那是当年粤军留下的。这个名叫斧头山的地方,离蒋介石当年率兵占领的永泰县嵩口镇,也不过几十里路程。98年2月底,仙游民军吴威易帜改投护法军,被宋渊源部委为护法军第二支队司令,并扩充民军,拥有人枪三千余,驻县城外南区俗称“外团”。
凤山无尘塔
99年4月,孙中山派徐瑞霖(槟榔屿归侨,爱国志士,也是辛亥革命的先驱者,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反清革命,把家中橡胶园都卖掉了资助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到闽宣慰,当面调解许崇智粤军和护法军宋渊源部的战端,训令双方“和衷共济。勿得妄动干戈”,避免了一场大的战祸。5月2日,蒋介石第二次进入漳州,陈炯明仍给予官任原职,再率粤军第二支队驻防长泰。此时,在闽的滇军方声涛部和闽南军司令林祖密部,不时为着争抢地盘问题而与粤军发生摩擦斗殴,蒋介石属下梁鸿楷团的一个营曾被暗袭,蒋介石咒骂友邻民军是“土匪”。为了解决福建内部各军之间的矛盾,孙中山不断致函各方,说明护法大义;当知道内讧的情形稍有改观,孙中山又致函靖国军许卓然等,言“兄弟明同志大义所在,除去私嫌,团结进行,协力救国,闻之深为欣慰。方今国是艰危,群奸当道,吾诸同志任重道远,责任至巨,若不群策群力,何以肃清大难…...望兄等此后一切商榷进行,协力救国,庶以尽吾党之天职,而造成真正之共和”。在该年的6-7月间,孙中山发出的此类信函有6封之多。经孙中山的调解,援闽粤军与福建民军的紧张关系有一定缓解,有利于护法区的巩固和发展。而在仙游,闽靖国军代表孙葆瑢于5月带滇军一营到驻,计划取永泰而进福州;是年秋,永春的朱得才带一个营进驻仙游,收编武定国、吴威、林安国等民军,委任了7个统领。朱得才驻仙不久,方声涛带卫队营及杨持平的靖国军部等亦入仙。
(庚申年吴威为仙游盖尾仙华村追远堂题匾)
在仙期间,经由朱得才游说,孙葆瑢的滇军将吴威扣押于县署月余,后经莆田张琴解释、靖国军旅长杨持平作保及永春竹会乡的护法救国军总司令宋渊源出面协调等多方运作才释放;而仙游各方势力在朱得才分化策略之下,武定国先后将杨持平、方声涛部赶走,形成县城内以朱、武独尊,城外吴威为主的仙游内外团势力范围,双方纷争频起,年4月至9月期间,混战最为酷烈,殃及枫亭、榜头、郊尾、大济等地。群众财物遭劫,房屋被焚,枫亭商人多人被杀。后埔富豪林樑材,家屋亦受武定国手下梵烧;其孙林步青为省议会议员,提案省府要求派兵到仙勘乱。
关于南北议和的经过。98年0月全国政治局势发生变化,直系大总统冯国璋0月9日任期届满,皖系安福国会选举老官僚徐世昌为大总统,段祺瑞亦于0月9日辞去国务总理职;徐世昌上台后,标榜和平,促成南北和谈,并于月6日发布停战令,暂停对南方军事,广州军政府也于月22日通令休战。面对段祺瑞下台和福建地盘日益缩小的困境,李厚基不得不另寻出路,在萨镇冰的促进下李派其参谋长张哲培与陈炯明的代表尹骥秘密谈判,“决定于月日起方停战”。月5日,李厚基派出代表出席徐世昌在北京召集的各省督军会议,表示赞成和平统一,服从总统。李厚基与陈炯明达成停战协定,约明双方在前沿的军队各后撤20里,互不侵犯,粤军回广东时,将在闽所占地盘全部归还李厚基。99年月8日,北京政府取消对孙中山的通缉令;月,南北和平会议举行;6月底,援闽粤军与闽军最终实现了停战划界,达成协同攻桂的积极协议,其内容包括“粤军回粤讨伐,原占闽西南地盘由李厚基接受:李部负责接济粤军50万元,子弹万发;粤军攻占潮汕后,闽军派出臧致平、王永泉旅协助粤军讨伐桂系“等条件。在李厚基与粤军陈炯明停战结约,划界分治以息兵期间,仙游的兴泰里内七保民众向省军请愿,仍归福建省政府治理,以外七保归南军统治。
民国时期各派势力范围
年月2日,北京政府教育部发文废止文言教科书,为中国教育史上一件大事。桂系军阀占据广东,孙中山制定收复广东的战略部署,要陈炯明“从速回粤”,在这种情况下陈炯明制定回粤的军事计划。7月4日,直皖战争爆发,直系与奉系结盟,未到半个月,皖系失败,段祺瑞下台,直系曹锟、吴佩孚成了北京政府的新主人,正式进入直系统治时期,时北京政府下令通缉安福系祸首。8月,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校,亦为福建教育史上大事。8月2日,援闽粤军在漳州公园誓师出征;6日,粤军分三路回师讨伐,由于粤军久离家乡,又是背水一战,所以士气高、攻势凌,而桂系军阀在粤搜刮多年,个个腰缠累累,无心恋战,再加上广东地方反桂势力的配合,援闽粤军势如破竹,0月28日就开进入广州。而在该0月,福建政局发生变化,萨镇冰出任北洋政府福建省省长。月28日,孙中山重组军政府,再度发起护法运动,护法运动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湖。
粤军回粤
而在仙游,当年2月5日,近花甲之年的乡坤黄学敏联合莆仙人士,提议开发九鲤湖电力,计划在九鲤湖设立水力电气总厂,在仙游九龙岩、莆田智泉岩设分厂,并附设制造厂及电灯公司,议定集资大洋0万元。当乡坤们将办厂方案呈请仙游县长田畴,请求转省政府立案。4月28日经省长批准立案后,又办妥了注册手续。6月4日转部备案。不料此后陈烔明率师回广东,福建局势再次动荡不安,电灯公司一事搁置。而当年年底的农历春节,在仙游站稳脚跟的湘人朱得才恰逢五秩寿庆,在仙游城关乃广事铺张,雇梨园就县衙东侧公演,亦是一个高潮。
92年2月,闽督李厚基决定派王献臣进剿仙游,王部系督署卫队团,枪械系新式武器,并配有一营炮兵,来势颇猛。进驻期间,王部剿抚兼施,收编民军,朱得才率部自觉离开,而民军多系乌合之众,枪械低劣,相形更为见绌。不过郑世美亦毫无畏惧,背城抵抗。王献臣用大炮乱击,民军死伤很多,武定国号令撤退,据守城西的上梧溪口一带。因为粤军护法活动频繁,北洋军压力巨大,王献臣想即然不能一鼓消灭民军,不如乃借“招抚”名义,派代表到溪口和武定国商量,拟编其为保安队旅长。武定国迷于官职,欲想答应。郑力谏不可,奈张执迷不悟,接受收编,被骗到城后遭受扣押并枪决。林安国惧而弃职,林寿国、张兆鹏、萧英廷(又名萧禄生)等接受整编。内团其他各部,如陈武仪、吴豪、林茂兰等被缴械解散。吴威于王献臣入仙之初,慑于其军容之盛,遂将枪械运往慈孝里,部队集结于枫亭,自已托病在枫亭天王院养病;见武定国被害,他亦拒绝受编,逃往八都山。他会合武定国旧部以及永春尤赐福部,有几千人,声勢浩大。郑世美与崔成龙、陈元恺等亦往投,隶属吴威部下。
仙游县为我国古典家具之都,产有高端红木家具。
当年月2日,黄学敏等人再次行文请求仙游县政府转交省政府。省实业厅责令县政府查复,仙游县长陈焕然派委员陶云清同县府主任技术员林炳廉,到实地查堪并绘图上报批准立案。同时黄学敏与其子黄碧青等人已委托蒲天来(美籍传教士蒲鲁士的儿子)、宋庆祥、林天和等负责洽购机器。7月7日,省实业厅再次通知仙游县长解利民,要求再绘祥图和计划书、核算书、说明书送厅核转,终于得到省交通部批准立案,并由农商部发给开办营业执照。正当万事俱备、成功在望之际,又因粤军入闽,与地方民军不时发生战争,仙游人民饱受战祸殃害,百业俱废,电灯公司再次胎死腹中。
八都山位于仙游、南安、晋江交界地带,山形险阻,历来为兵家要地。清咸丰年间,南安的天地会首领潘榜与永春红钱会首领林俊起义响应太平天国,曾一举占德华,攻仙游,改仙游县为兴明县,一时轰动全省;后为避清军主力,当年亦是分散进驻八都山。解放前,闽中游击队也曾经在该地活动。当时,吴威潜伏于深山之中,物品缺乏,他只能用胰皂刊刻关防印信,用搭肩袋藏贮公文和笔墨,书写时也没有凳桌,都是放在膝盖头上书写文件,情况极苦。在进退维谷时,吴威忽接王献臣写来一信,通知他说,“奉省电,以永春为君防地,希速将部队全数离仙,开往永春编练,述为国干臣,勉之勉之,君儒者,当知处世立身之道”。因之前吴威拒绝受编,所部星散在仙游各地,有时潜伏,有时出击,剿不胜剿。因此,王献臣报请李厚基,准将永春湖洋辟为吴部集合扎地,准备聚而歼之。吴威接信之后,即将此信转知部下,彼此均喜出望外,因即离开八都山,并集合分散在各地的旧部,同往永春湖洋集中。到该地时,即自办枪械厂,制造步枪和子弹(后来人称六旅造),枪械因之增多,不再是“七枪九连长”的时代了。但吴威只知扩充不知整训,所以,他所部的队伍,始终只能保持着土匪军本色。以后仙游社会人士于平时谈笑中,多说吴威等是八都大学毕业,盖即讥吴等系绿林出身。
惠安女
吴部进驻湖洋后,王献臣嘱林寿国派排长彭棠率全排人枪,去湖洋诈降,企图里应外合,把他歼灭。事为吴威识破,在彭棠约期前来那天,吴令来路周围密布岗哨,彭棠当见势,知事机已漏,即向吴坦露自己奉命前来的本意。吴令把彭带来的全排枪弹收缴,释放彭棠等回家。王献臣见计未成,乃令林寿国部长驻仙永交界地的仙游山、鹁鸽岭、石板桥一带,严防吴威部回窜仙游,一面又向省督李厚基电请令驻在永春的马步云旅队伍,协助围剿,以首尾夹击之。吴威处在这个环境中,自然是提心吊胆,他暗中与永春、南安的护法军王荣光、陈亮部及德化的黄其明、尤赐福部联络,互为支援,以与对抗。及战事开始后,吴部不支溃退。吴的妻子张珠联及连文海的家眷,都在永春东关被捕,禁押于永春监狱。吴的残部,窜回仙、南、永边地以及仙、晋、惠边地,派“乌单”(就是暗中派饷)为给养,仍然潜伏为匪,扰乱地方。当时有些吴的部属,见吴失败,逃归仙游家中,却被王献臣抓去枪决。吴威则由惠安北部乘渔船往厦门鼓浪屿,再转道香港,驻于香港鸭蛋街仙游出洋客栈,不久又内返广东。
民国4年至民国8年间仙游县历任县长名单
姓名
籍贯
任职时间
合计
备注
许维瑜
安徽桐城
95..--96.7.
8月0天
姚有则
安徽桐城
96.7.--.25
2年天
阁湘俊
98.8.2--98.9.
月天
朱劲
98.9.--99..4
5月2天
田畴
99.4--92.2.6
年月2天
陈涣然
安徽六安
92.2.6--92.5.7
月天
解利民
湖北
92.5.7--.5.28
年天
高梅仙
江苏丰县
.5.28--.9.7
月9天
冯洪
.9.9--.2.28
月9天
刘钟年
福建仙游
.2.28--92..7
0天
杨翘新
92..7--92.5.2
4月6天
吴石
福建仙游
92.5.2--92.6.2
月
章焕奎
92.6.2--92.7.26
月天
曹飞龙
92.7.26--92.0.
2月7天
周赓慈
湖北汉阳
92.0.--92.2.4
2月天
周宝选
92.2.4--.2.
2月4天
林昇
福建仙游
.2.0--.6.24
4月4天
徐景挚
.6.24--..5
4月2天
马和鸣
..--.6.4
7月
宋丹拱
.6.4--.2.2
8月9天
卓祖泽
.2.2--.9.0
6月7天
娄慕韩
.9.0--.0.20
月
王先声
福建仙游
.0.2--.2.4
月天
张兆焕
福建仙游
.2.4--..25
月2天
杨庆林
福建仙游
..25--.8.
4月6天
王先声
福建仙游
.8.--.9.0
2月
刘钟年
福建仙游
.9.0--..6
月6天
黄裳元
福建仙游
..6--..9
年月24天
年,直奉战争爆发,奉系战败,闽督李厚基投靠直系,于6月解除了第二师师长藏致平的职务,并要调离皖系王永泉部。由于陈炯明、叶举6月在广州叛变,炮打总统府;正在江西北伐的粤军许崇智部奉命回师讨贼,一时难于回粤,就选择退入福建驱逐李厚基。9月,王永泉通电要求李厚基下台;0月,许崇智部、王永泉部占领水口,其中北伐军的李福林、黄大伟两部逼近福州,李厚基乘军舰离闽。该0月5日,北洋政府任命萨镇冰为福建省长、军务会办;10月22日,经孙中山任命,蒋介石出任“东路讨贼军”参谋长,到福州走马上任。蒋在鼓山涌泉寺挥毫写下“其介如石”,并交付寺僧题刻。11月24日蒋又辞职离去,从马尾乘船回上海。92年初,当地寺方组织题刻蒋之题字。
摩崖石刻“其介如石”,始刻于92年,年修复
期间,驻仙游的王献臣部也随之撤离,林寿国部的一个本土营仍留下。由粤返仙的吴威此时被许崇智委为东路讨贼军第五路司令,吴即集合旧部,攻打仙游城,守城北军无心恋战,撤向东南方面退却。
《讨陈逆炯明檄文》
我军奉令北伐,迭获赣州名城。
提师转战千里,援闽幸告成功。
此次回师东粤,专讨陈逆炯明。
所过秋毫无犯,慎毋妄起虚惊。
----东路讨贼军总司令许崇智
吴威入仙游城后,任傅密为司令部参谋长,傅称其为军需长,陈少舟为副官长,陈凡秋、刘碧梧为秘书,他的旧部陈国樑、杨国麟、郑世美、连文海、陈元恺等分任团长、营长。这时,徐瑞麟奉令由来闽,称为徐代表,收编林寿国为团长,与吴威部同驻仙游,但仙游此时军政大权,全被吴威掌握。禁押在春监狱的吴威老婆和连文海老婆,此时也出狱回到仙游。吴派人远接,并在仙游城内大开筵宴,为她们压惊和演戏庆祝。吴曾作联一对:忆当年诉别离鸾,分手不厌爱国志;幸今日得邀附凤,回头齐唱合欢歌。后徐瑞麟离闽,林寿国被编在林怀瑜属下任第二团团长,林怀瑜时由许崇智委为东路讨贼军第三旅旅长,兼莆田县长。吴威此时被许崇智改委为东路讨贼军第二军第一旅旅长。月日萨镇冰解职省长一职,由林森接任。
92年2月,福建军务帮办王永泉策动毛一丰“倒林(森)拥萨”,萨镇冰担任“自治”省长,林森被召回任大本营建设部部长兼治河督办。林怀瑜率领第一团尤赐福开回永春,之后林怀瑜去厦门经商,其手下尤赐福与林寿国两个团接受吴威整编。月孙传芳入闽,萨镇冰为福建省长,5月许崇智部回师广东,吴威其叔吴石(即吴玉勤,生于88年,年考取秀才)为仙游县长,任期只有个月;8月,孙传芳担任福建军务督理,时任驻赣第十二师周荫人(系孙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的同学)出任闽北守护使,王永泉任为帮办。孙委派林子鳌为永德大游击司令,林于8月0日上任路经仙游沙溪梅岭时被吴威派兵伏杀。
吴威
未几,吴威通过林彩文(林清华别名,也称阐文,慈孝里人,据说他以一个温州妓女当做应酬品,攫取了督署参议之职)与王永泉接触,受其参谋施泰桢来仙改编易帜,吴为福建陆军第六旅长,林寿国编在吴部为第三团团长,将原有所部缩编为一个营,由林秉周任营长,称第一营;再由吴威调拨两个营,任郑世美为第二营营长,王剑南为第三营营长。吴威本意,用自己心腹两个营箝制林寿国的一个营,使林不敢萌有异心。吴威既然受编为北军,省方就派北洋军队的团长王茂桐、崔锦(金)桂、欧阳寿延、周荫轩等团先后来仙协防,征收烟苗捐。吴威的司令部也就搬到离城较远的西乡去,以防有变。林寿国团部驻在西门田坅后,林寿国情知吴威派来的两个营长是来监视自己的,乃运用手腕,转向北军团长联络,请求解决郑、王两部。北军答应从中协助,林寿国即决心与郑、王一战。战事开始后,林寿国部队处在首尾夹击之中,形势不利,旋由驻在北门九战尾的北军崔团以机关枪扫射支援,王剑南被击受伤,首先率队逃走,郑世美部因此即被包围缴械,郑本人身逃入西门天主堂,托庇于法籍神父安抚民。林寿国慑于帝国主义权势,不敢进入教堂搜捕,后经托教会中人极力疏通和要求,法籍神父始允引渡送省,但不准私行处理,郑世美才被解送福州。郑到省后不但保全性命,而且被委为吴威部团长,代替林寿国在吴部的团长之缺。
林寿国脱离吴威之后,福建军务帮办王永泉即委林为福建陆军补充旅第一团团长,开进福州东湖整编。0月,周荫人部袭击王永泉福州部,王永泉逃至泉州其弟王永彝处。王永彝、藏致平等在闽南兴兵反孙。林寿国见闽局有变,又投在孙传芳下。
年春,周荫人出兵闽南陆续取胜,皖系残部由赣闽边入浙,福建各地民军皆拥周荫人军。5月,孙传芳入浙江,周荫人继任福建督理(年月改任福建军务督办)。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周荫人为要绥靖闽南,派员收编吴威,兼任永(春)德(化)大(田)警备司令,辖团营,第十团尤赐福,第十一团郑世美,第十二团王剑南,独立营陈筹三(后陈病死由林定接充),队伍分驻永春、德化、大田三县。因手下陈元恺(绰号疯元恺)擅杀崔成龙,又未经请假,擅自撤队回慈孝里,吴威起了杀心。农历十月十五日,吴威派遣郑世美,到枫亭溪北的陈元恺家里将其骗捕,后押至永春湖洋枪决。
水春和仙游接壤,郑世美驻防水春,常回到故乡来。这时他年方弱冠,少年得志,威风凛凛。他的乡里人也不敢再说他是“天灾”,都敬重了他。他不摆架子,对人很谦恭,回来的时候常找父老兄弟谈话。他动告村人不要迎神赛会,闹迷信事情;劝告妇女不要缠足、穿耳、梳长轡,女子都要进学校读书。他对教育很热心,在乡里创办“南四”小学和“志育”小学,并筹款建筑校舍,抽收杉木捐,充为教育经费。他看见贫寒学生不能升学的,倾囊相助,培养了好几个大学毕业生。据说他除结发的一个妻子外,连续再讨4个偏房,都是年青貌美、花枝招展的佳人,还想再讨个,达到八美,人称为“八美图将军”。据《上梧家族谱》记载,其生前先配田中央的林氏、继娶的洪厝陈氏、五配燕金改嫁,共领养三子。
年月7日,陈炯明乘孙中山北上,自称代理大元帅;5日,广东革命政府发布《东征宣言》决定武力讨伐陈炯明。2月日—月7日,广东革命政府组织黄埔军校学生军和建国军许崇智部讨伐陈炯明叛军,占领潮州汕头;月2日孙中山去世,蒋介石开始掌握国民党军权。
关于孙中山的三份遗属。月26日下午,孙医院治疗,晚9时动手术,打开腹腔后,知已到肝癌晚期,无法割治了。2月8日,住进北京铁狮子胡同的顾维钧私邸中医诊治,病情日笃。22日,孙科、宋子文、孔祥熙,何香凝、汪精卫、张继、李烈钧等,请示孙中山立遗嘱24日,病情恶化,遵医嘱咐,征得宋庆龄同意,然后孙科、宋子文、孔祥熙、汪精卫轻步走进病房,把预先写好的三个遗嘱,一字一句地念给孙中山听。国事遗嘱上说:“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笔记者汪精卫,证明者宋子文、孙科、戴恩赛、何香凝、戴季陶、吴敬恒、邹鲁。家事遗嘱上说:“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笔记者汪精卫、何香凝。证明者:宋子文、孙科、邹鲁、邵元冲、戴季陶、吴敬恒。致苏联遗嘱,是由孙中山用英文亲自口授,由鲍罗廷、陈友仁、宋子文、孙科笔记的,进一步阐明了三大政策。月日,何香凝发现孙中山的瞳孔正在散光,急告宋庆龄,宋庆龄深知立遗嘱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利益大事,强忍悲痛亲自用手把着孙中山的手腕,在三张遗嘱上最后写下了“孙文”这名垂千古的名字。
农历四月十六日,欧阳寿延在仙游城内江宅后亭宴请陈国樑,将陈诱捕,次日(即5月27日)被押至附近金山祠枪杀。郑世美族内有一个巨绅郑甫卿,替世美向省方运动谋划,,当时郑世美与周荫人的参谋长霍与连有些关系,便同郑翊经(即郑翌六)上省,再由王之纲(仙游人,省政府下派的莆仙烟苗捐局局长)介绍其他有力人一起帮助,省里任命郑为六旅旅长职务,让吴暂任永德大警备司令。郑得六旅旅长职,但仍归吴节制。其就职后,以郑翊经为参谋长,郑甫卿为副官长,后郑甫卿被省方委任永春县知事。6月,日本出兵山东,29日就发生了省港工人大罢工。7月,成立广州国民党政府;8月,蒋介石任国民党军总司令;0月,孙传芳成立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自任总司令,委萨镇冰任福建省长。月,陈炯明部被全歼,2日国民党右派召开西山会议,开除李大钊、毛泽东等人国民党党籍。在永春的吴威,因旅长一职被郑世美所任,自己挂一个永德大司令,心里不快。他听说邻里振武桥林柱,在南平经商,好结交官僚,与陆军第一师师长姚建屏有莫逆之交,而姚师长系周荫人嫡系,受周器重。乃修书派人携款到南平找林柱,请他向姚说,代向省里周督说项。
年初,国民革命军东路军在厦门设立秘密参谋团,吴威派参谋长傅云岩联络。5月,吴威派晋北巨匪高为国为永德大警备司令,郑芹被北军孔昭同委为永春知事;7月,北伐战争开始。
至秋时,吴威回任旅长,将郑世美原有的十一团队伍缴械,郑翊经、郑思聪等出走他乡。当时林彩文极力向督署游说郑世美图谋不轨。刚好郑到督署,要向周控诉吴威,却遭扣押。当时驻防仙游的团长周荫轩,系周萌人的族亲。林彩文唆周荫轩,说郑世美勾结匪徒叛乱,必须派队抓捕。周乃派队伍到上梧清乡,将郑世美父亲郑孟芳逮捕到城。林彩文又说郑世美余党很多、必须一起速捕,把叛党肃清。这时凡是在郑主持六旅时当军佐的家属,李星秋、陆鸿飞、陈宴秋、林挥其、刘耿明、王延昭、郑明川等都被借机扣捕,计有2家涉及,时称“十二名臣”。以后,郑孟芳、刘耿明等人被押赴仙游西门兜河沟底枪决,酿成空前的血案,其余各人多通过出巨资赎买才脱身。
0月,何应钦督领国民革命军东路军入闽,一举攻占永定城,闽军第二师战场起义,形势大变;2月8日,北伐军进驻福州,周荫人带北洋军逃跑入浙,萨镇冰卸任省长。
而在仙游依靠北军势力的林彩文随之逃去厦门要往上海,被留厦的仙游学生刘思圣(厦大学生,仙游白派头子刘少芹之弟,刘少芹为郑世美军需官,当时亦被周荫轩列入抓捕名单,但脱逃)等人抓送厦门警察局转解马尾海军司令部。随着闽粤战事的变化,各地的民军又纷纷活动起来,吴威被收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路司令也进驻福州,但在仙游设立留守处,委王剑南父亲王先声为仙游县长。
年月,留省学生请愿后,林彩文被解回仙游县。该月,何应钦率部离闽攻入浙江;原何部东路军的第三师师长谭曙卿任新编军第一军军长,吴威任该军第一师师长,副师长吕谓生,团长尤赐福、李谟、王剑南,参谋长傅云岩,仍驻防福州。2月间,钟山人张兆焕由东路军政治部委任接替王先声为仙游县长,期间燕大学生陈丙中返籍,任兴化政治监察员,在《新仙游报》上发表意见,要求吴部取消苛税“老鼠饷”。
福州鼓山灵源洞西石蹬道旁有摩崖石刻"遐想"榜书
是年初春,吴威邀张琴同游鼓山,在鼓山灵源洞西石蹬道旁留下了摩崖石刻"遐想"榜书,文曰:“遐想”,“民国十五年丙寅冬戍军榕城,公余游鼓山,追昔抚今,不胜谢安冶城之感,爰泐石以志之。”石刻序文:“丁卯春(民国十六年,)春,偕同张治如游鼓山。”还题有七律诗一首,“尘劳抛却作春游,夹道青松洞壑幽。晓日半轮开屴崱,乌烟数点见琉球。布金佛渡三千界,欹枕仙居十二楼。吩咐新亭诸老辈,也应收涕看神州。”
年4月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时军政要员合影
4月间蒋介石发动“4.2”反革命叛变,留守仙游的吴部借“清党”之机驱逐县政府,王先声回任县长,陈丙中被枪杀于西关外(引发仙游县乌白派互斗)。原县长张兆焕刚好因事在福州遂不敢回仙,逃至连江,投靠海军陆战队林寿国,为其办理随营学校。这张兆焕与海军学校后续有缘,年间其从重庆返闽,在仙游金石中学筹办国立海疆专科学校(后迁南安九都),这是后话。
期间,郑世美已经恢复自由,挂靠仙永德大司令,他要为父报仇,就将林彩文押到大济,在乌岩庵剖腹割心泄恨。他还在故乡召开郑孟芳追悼会,各方赍送挽联很多。民间传说,莆田省立第十中学校长关陈漠(前清进士),资送一对挽联道:“剑锋亦及老人,公宜尸解去;乱世莫谈性命,我是过来人。”由于时局动荡,政府治政更换频繁,物价无常,百姓不堪其苦,民间一些实力钱庄的币票倒是在市面上流通,当时仙游比较有名的有两家。
阜通汇兑局民国十六年福建仙游东区大洋十角/拾角/0角
年秋,吴威在福州病逝,终年42岁。因事发突然,且吴体素来健强,其死因民间多有传闻。据吴密友陈清池介绍,吴初小疾,往汤池洗浴,得霍乱,有经同乡、医院治疗,不是中毒等。师长由独立旅高义代理,王剑南、王里候(原名王杞,慈孝里人,此后每年清明其皆去吴威墓地,可见感情颇深)等将其灵柩送回仙,葬于万善里杨厝宫后,并频频将枪械潜运回仙,暗中与莆仙驻军及闽南新编军联络,林寿国得知后命张兆焕收集王剑南情况;0月十一军(即十九路军前身)陈铭枢部由赣经闽返粤途中入福州,与谭曙卿争权夺利的海军系杨树庄利用此机会,由十一军于日下午将新编军缴械。期间,张兆焕每饭不忘吴部杀害陈丙中之仇,尤集怨王剑南,益以寿国有命,派随营生四出查王行踪。既而得王自仙返省,现住涵江知者来客寓之消息,即带随营生一批到涵将王刺杀。是时涵江为叶定国防地,其驻防涵江的叶部某营长,其与莆田的何子扬友好,张以“木壳统”一杆,托何子杨送与该营长,告欲借道返仙,该营长许之。王剑南住在知者来客寓,带有护兵0人。张率队至,假借叶部名义检查住客,先将护兵监视,另一部往查王剑南寓室,见王,张喊动手,枪弹齐发,将王击毙。叶营部队闻有枪声,知有事故,至则张已经离去。此后,林寿国驱赶驻莆的叶定国、郭凤鸣后,由林秉周坐镇莆田,派林秉周部的林春霆营驻涵江,自已回仙游收罗吴威旧部,以傅云岩(原名傅密以字行,城南傅围村人)为补充团长,曾凯为独立营长,吴虎其办理乡团,委郑世美为永德大指挥官,但对其不信任。月十一军部陆续回粤,兵力扩充的林寿国被海军编为陆战队二旅旅长,接防泉属各地。
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林寿国由莆赴泉,到南安、洪濑巡防,住在洪濑蓬溪小学。这天,有他的旧部下彭棠(时彭任陈国辉部营长)来见,彭棠密告林寿国说:“郑世美对你有异心,要加以注意。”随之出示郑世美写给他们的信件,信中大意是说:在海军压力之下,终无发展余地,此次若到永、德,定与合作,反对海军。林寿国据报,立即撤去郑世美的永德大指挥官之职。同年7月间,林派队剿办莆田湄洲岛海匪,出动“江元”战舰在秀屿到湄洲一带的海面巡逻。带队的团副饶某同连长林寿民(寿国弟)自己动手放火毁房,因汽油爆炸烧及身,饶被焚而死,林寿民亦身负重伤。至此,林寿国才把队伍撤回,草草结案。林寿国在剿办湄洲岛海匪的同时,已下决心捕杀郑世美,上省向杨树庄当面报告后,即在福州电莆,令团长林秉周执行。这时郑世美蛰居家乡上梧,手下还有护兵、卫队。林秉周恐不易捕,拟骗他到莆,佯嘱其到湄洲协同办案,郑即带护兵、卫队往涵江三江口下轮,等候开往湄洲。林秉周即派副官朱明山赶到涵江,告涵营长林春霆,协同捕杀。林春霆派一个与郑世美有莫逆之交的军官郑毓藻,到三江口船上请郑,诡说团部有话相商,请其到营部接电话。郑不知是计,只带两名护兵立即上岸,一到林营即被朱明山当场击毙。据说那郑世美临刑面不变色,态度自然,要求友人给他写遗嘱几张,代送家属。后来,有秀才林樵咏诗道:“莫笑寒村拾粪夫,居然得志握兵符。指挥曾作三军帅,伉俪未成八美图。堪恨故交为刽手,更怜老父断头颅。人生一死何须惜,不负昂藏七尺躯。”
拍摄于年月日,照片中的人物是民国时期仙游县建办电灯公司的股东合影
而在年月,黄碧青等发起人在仙游县政府召开会议,共商创办仙游电力大计。会议达成共识,以先招发起人0名,每人负责招0股,每股股金00元,发动工商界人士入股,终于筹得资金元,并选择仙游城内迴龙庵为厂址,建造一座机房。7月,发起人0个召齐,他们就是照片中的股东们,历史将永远铭记他们的名字:黄碧青、郑赞化、戴启熊、陆松卿、郑风翔、傅宴王芹、黄本朱、陈瑾初、沈巽三、郑少斋。同年8月,黄碧青同陆松卿、郑风翔前往上海,找到上海德国禅臣洋行,定购了00马力柴油机和80千瓦交流发电机各一台,由洋行负责运货至仙游及派技师安装。年0月底,厂房建筑、机器安装、调试等前期工作全部完成。月日,仙游县电厂(亦名仙游电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举行开光典礼,开始对外供电营业,供电范围从县城木兰街头起至十安街、洪桥街、城内街东门止。电力的岀现,必将带来工业文明的冲击,仙游后来逐步发展一些工业产业,到解放后制蔗产业居全国前列,年月朱德亲自过来视察,而当年在仙游住了三天、满怀激情的蒋介石,此时己屈居台湾一隅。
关于张鼎丞与郑世美的工作交集,目前没有资料可以考证,待后再究。
参考书目:
.《福建民军史料选编:闽南民军》福建人民出版社,.2
2.《文史资料选编第四卷.政治军事编.第七册》福建人民出版社,7.9
.《中华民国历史上的20大派系军阀》解放军出版社,8
4.《上梧家族谱》年6月修订
5.《福建事变中的地方民军》廖延建,《福建史志》.4
6.《20世纪20—0年代的惠安地方军事化与乡村社会-----以民团活动为讨论中心》,傅惠玲,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8.6
7.《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福建民军的产生发展与消亡》,许惠敏,《福建史志》7年第三期
8.《史海钩沉.福建民军史略》韩真
9.《福建民军与护法运动》陈建平,福建教育学院学报0年第三期
0《福建民军之研究》廖延建,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
.《福建地方军阀与地方经济建设》林星,《党史研究与教学》年第期
2.《民国时期的福建土匪问题研究》李晓平,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5
.《孙中山与援闽粤军》韩真,《军事历史研究》年第一期
4.《永泰县志》《仙游县志》《永春县志》
5.《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福建各派势力的军事斗争(一)》吕秋心,省地方志编委会总编室
此外,还引用了部分报纸、博客、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