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运金气
荆扬不知秋
年7月23日
5时00分16秒
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就要来了——
大暑节气
资料图。张畅摄
作为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
大暑虽然带来酷热烦闷
但它却是所有节气中最“慷慨”的
它把最璀璨、热烈的光芒
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人们
资料图。王昊昊 摄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
“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大暑三候
一候腐草为萤
大暑之日“腐草为萤”
萤火虫乃腐草所变
是大暑迎接立秋的诗意之虫
轻罗小扇扑流萤
萤火虫袅袅神秘在静夜里穿梭时
其实凉爽的秋已经不远了
资料图。陈超摄
二候土润溽暑
大暑后五日“土润溽暑”
溽是湿,湿气浓重
蒸郁而令人难耐
天气开始变得闷热
土地也很潮湿
中新社发卜向东摄图片来源:CNSPHOTO
三候大雨时行
再五日“大雨时行”
因湿气积聚而致大雨滂沱
而大雨时行以退暑
最热时秋即携大雨来临
资料图。张斌摄
大暑时节
讲究的中国人仍不忘举行
各种民俗活动
寄寓对生活的美好希望
粤东南地区就流传着一句谚语:
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
中国台湾地区则有吃凤梨的习俗
因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
且有败火的作用
与此相反的是
有些地方的人们习惯在此时吃热性食物
如福建莆田人要吃荔枝、羊肉和米糟
张斌摄
大暑时节
正值三伏天
人体内积热
营养学家认为
此时喝羊汤
同时把辣椒油、醋、蒜喝进肚里
必然全身大汗淋漓
这汗可带走五脏积热
同时排出体内毒素
大暑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
有些地区的人们在茶余饭后
有以斗蟋蟀为乐的风俗
大暑气候炎热
酷暑多雨
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
心气易亏耗
此时忌大量饮水、进补
忌食生冷瓜果和油腻食物
过度进补、食用生冷水果和
油腻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
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
资料图。陈超摄
“调息静心,长如兆雪在心”
是夏季养生的原则
大暑时节,人们情绪容易烦躁、激动
喜欢乱发脾气
此时应注意进行日常自我调节
切忌过于激动、急躁愤怒
达到静自然凉的目的
临风窗下,心静了,暑气自然消退
大暑诗词
清爽宜人
为苦夏送来一丝清凉
《销夏》
唐?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资料图。潘志祥摄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宋?司马光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
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史玉江 摄
《夏夜追凉》
宋?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中新社记者李进红摄
大暑至
一年已过半
恍惚间
下个节气就是立秋了
蝉鸣,蛙鼓,月明
小楫轻舟
芙蓉浦,荷花塘,
静夜澄明流萤细语
在这个炽烈的七月
只等风来,只待雨临
关于这个夏天
古人也许会说:
“大者,乃炎热之极也。”
但凡事物极必反
就像暑热从小到大
看过东边太阳西边雨的奇观
听过池塘里的蛙声连成一片
直至嗅到稻花香里的丰年
才会惊觉:
人们在漫长夏日里早已收获满满
暑热也将渐行渐远了
用不了多长时间
云一淡一轻
风一清一凉
我们终将盼来
丰收的秋天
不信
你听:
窗外愈发急促的蝉鸣声
都在与夏做着最后的告别
今日大暑
好好享受这属于夏天的
最后的盛宴吧!
编辑:杨硕
责编:朴丽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