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人也过圣诞节当我们说过圣诞时,到底 [复制链接]

1#

?

“一年一度的“圣诞节”又到了!走在街上,圣诞老人形象举目皆是,《铃儿响叮当》的轻快旋律不绝于耳。然而这些年,全国许多地方都发生了抵制圣诞节的事件。圣诞节,咱们到底过的是什么节?有没有必要抵制呢?

福州市教育局:学校禁过圣诞

温泉小学教室窗户上,贴着传统窗花剪纸迎接新年

圣诞节将至,和往年一样,福州市民林小姐买了圣诞帽等装饰,准备陪孩子在幼儿园过圣诞,但没想到,园方突然告知,接上级通知,禁过此类“洋节”。

24日,福州市多所学校证实,确实接到教育主管部门的通知,要求停止在校园内外组织圣诞活动。据了解,以往校园内办圣诞活动较常见,多为班级组织,校方和教育主管部门既不明令禁止也不支持。今年此“禁令”一出引各方热议。多数教育人士对此举点赞,民俗专家更是建议学校应多宣传传统节日、让孩子们了解传统文化。

近年来,抵制圣诞节事件时有发生

1

年:湖南一高校学生穿汉服抵制圣诞

年12月24日,湖南一高校学生身着汉服来到长沙太平街的圣诞活动现场,手举“抵制圣诞节”等标语,呼吁市民回归中国传统节日,理性过节。

2

年:西北大学封校禁止学生过平安夜

据报道,12月24日晚,西北大学封校禁止学生过平安夜,并且在校园内挂出了“抵御西方文化扩张”、“坚决维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等宣传标语。有网友透露,学校将全体学生组织到教室观看中华传统文化的宣传片。“教室门口有老师把守,谁过圣诞就处分谁。”有些学生认为,是否过西方节日,学生应有自主选择权。但校方认证微博称“应发扬祖国传统节日”。

3

年:10名博士生联名抵制圣诞节

年,北大清华等高校10名博士生联名发出了一份“抵制圣诞节”的倡议书,呼吁公众要“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为过节的热烈气氛泼了一瓢冷水。

圣诞节,到底是个什么节?

圣诞节

圣诞节(Christmas)又称耶诞节,译名为“基督弥撒”,西方传统节日,在每年12月25日。弥撒是教会的一种礼拜仪式。圣诞节是一个宗教节,因为把它当作耶稣的诞辰来庆祝,故名“耶诞节”。

为什么我们会恋上国外的节日?

新时代的驱动下,人们热衷于追求新鲜事物,唱神曲,奔潮流,尤其是90后引领之下,不拘束于传统,甚至是反传统的90后思想,导致市场大热。

中国传统节日多,习俗多又复杂,在烦忧的国度里寻求简单的节日确实是有点儿难,而恰恰国外的热门节日简单粗暴,已经渐渐失去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国民们,再加上被商家引诱、“乌合之众”的推动下,大家的思想就形成了“反正是节日,过谁的不是一样过。”“省时省力省人情”的国外节日就这样风靡中国了。

与此同时,由于教育的缺失,对传统文化的引导少之又少,“一己私利”过重,把传统文化该要的不要,不该要的倒是展现的淋漓尽致。导致全民丧失对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

圣诞节,我们有没有必要抵制?

中国人应不应该过圣诞节?

这是一个很有争议性的话题,几年来此话题颇多,有的人认为应该过,而且要用我们自己的方式过圣诞,为自己放松找一个借口,让圣诞节融入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或者是一种寻找快乐的方式吧。

而有的人认为不应该过,自己又不是西方人,中国有自己的节日,为什么非要过西方的节日呢?

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之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进而脱掉大衣。南风最终获胜了。这就是人们经常提到的“南风效应”。

单纯地抵制西方节日,不但难以实施,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要抵御西方文化的扩张,我们最该做“南风”,要丰富我们本有的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赋予其新的含义。

综合:人民网福建频道

来源:中国新闻网、天气网、华商报、大河报、东南网、网络等

点击阅读原文,内容更精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