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五部、四部
山东、福建社会空间课程
第三天
高考在即,远在山东和福建游学的初中学子们,在远方给即将参加高考的学长学姐们录制了祝福视频,祝愿他们考试顺利、金榜题名,加油!
今天的山东、福建社会空间课程,还是让两个分队的小编们给大家带来别样精彩吧!
游齐鲁大地品儒家经典
曲阜
小编:陈嘉媛韩雯卉邹瑷嘉
在古老的春秋时期,曲阜的一条小街道里,诞生了一个人。他,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座下三千弟子;他,被众人景仰。他,就是大教育家——孔子。时至今日,我们还依然朗诵着他的千古名句。今天,我们来到了孔子的故乡曲阜,体味内涵深刻的儒家文化。
清晨,伴随着天空刚刚泛起的鱼肚白,我们坐上大巴车,踏上了游三孔的旅程。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的大部队逐渐向前。随着曲阜城门的打开,我们的参观也就此开始了。
上午我们参观了孔庙和孔府,下午参观了孔林。
开城门仪式
学生感言
三孔·城门
开城门仪式隆重而庄严。随着城门官的一声号角,武将上场。紧接着是舞女上场,在乐声中翩翩起舞。随后,又表演了孔子六艺——礼,乐,御,射,书,数。整个过程有歌有舞,有鼓有号,古朴典雅。直到表演结束,又随着城门官的一声号角,宣布开城。号角拖出了长长的尾音,像是在欢迎我们入城。
孔庙
曲阜·三孔
重来又值灿开时,
几树东风簇绛枝。
岂是人间凡卉比,
文明终古共春熙。
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
尘埃落定,漫步入孔庙,便觉气势磅礴,格局严谨。苍桧翠柏,夹道而立;青瓦灰墙,幽幽古巷,空气中还恍惚传来儒学的幽香。
时间像掌心里的水,透过缝隙一点点流走,现在的人,木然地行走在街道上,拍了很多照片,发了很多说说,却搁浅了那份原有的仪式感与庄严,遗忘了它的内涵。
孔子的儒学之道,核心思想是仁爱,礼治,诚信,讲义气,正如所谓的“仁义礼智信”。在历史沧桑的长河中,他影响了三千弟子,造就了七十二贤人……
此时此刻,我们站着孔庙的玄关,一只脚已经举起,这一刹那,我们应当想起,我们从小朗诵的论语,我们国家的儒家核心思想……哪怕时代在变,可我们本心不忘,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来这里。
孔府
曲阜·三孔
寿字镌碑矜御赐,
真容悬壁炫朝冠。
饭疏饮水流风尽,
阙里空遗古井栏。
孔府,是孔子嫡系长支世代居住的府邸,是中国现存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衙宅合一的古建筑群,有“天下第一家”之称。
当我们缓缓靠近这里,光柱中的灰尘逐渐真实起来。它们漂浮在阁老凳的面前,映衬出岁月的痕迹。它们漂浮在石碑面前,映衬出孔家的真心……
从我们能记事起,老师,父母们的教诲就萦绕在我们耳旁。我们从小知道孔子弟子,尤其是七十二贤人,才华横溢,品德高尚,却很少了解孔氏后代的作风。其实,孔子的后代也都有着旁人所不及的品德。
灰尘还在空中悠悠地飘,缓缓告诉我们孔家的家风严谨。这里历代秉行着赏罚分明,说一不二,朴素谦逊,不贪心,讲尊卑,重勤俭,守礼法的家风;确立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纲目。
今天,我们走进孔府,走进孔氏家族,走进我们未曾了解的一片天地。
孔林
曲阜·三孔
树有千年色,
门无数仞崇。
盛德包覆载,
遂顺因所宗。
坐若颜闵后,
颇闻邹鲁风。
抚膺感遗言,
零落涕沾胸。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故土难离”的说法。意即不到万不得已,不会离开故乡的土地,形容对家乡或祖国有无限的眷恋之情。离开故土后,却总也安不了心,年老之时,想方设法也要回到自己出生,长大的地方。甚至死于他乡,也要千方百计归葬到故土。这一度成为了众多漂泊在外的游子生前最大的愿望。
孔林面积大,有亩。其间,坟冢累累,目前发现的就有十万余个。奇树异木,如凤凰,若神龙,各式各样的树瘤,更为孔林增添了一抹异彩。每一个坟冢,都是一份落叶归根的情意;一片坟冢,就是一树落叶归根的分量。
《论语》是儒家经典,儒家的思想让我们陶冶情操,三孔的文化让我们赞叹不已,其中都流露出了《论语》中的骨髓精华。诵读《论语》是了解认识孔老圣人的必不可少的游学活动,更是提高文化修养,重温伟大思想家的过程。希望同学们通过诵读,在今后的日子里铭记“仁”,“义“,“礼”,“智”,“信”五个大字,在今后的日子里,继续节节高升!!!
李增涛老师
教师感言
得英材而育
幸甚至哉
想当年,初生之犊猛似虎,始登杏坛不畏难,愈挫愈奋,穷且志坚,到今日,将近四十年。四十年来,紧追孔夫子遗踪——虽说夫子对于我来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不可追也;然而夫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情怀却可怀也,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却当法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自律精神自当效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达观气度自要学也。因此,夫子虽圣,高我至远,也当发愤力学,步蹑其踪。在追随夫子之道四十年的教育生涯中,真有大收获,深感慨,愿与诸君分享一二。
我收获了无尽快乐。生活中的每一天,与蒙童讨论,与稚子说法;随天真起舞,与纯洁对话。无求、无欲;无智巧,无机变。青春不老,童颜永驻,栩栩然不知神仙是我,还是我是神仙,能不乐乎!一也。
我收获了无尽的敬重。当蒙童顽劣,心乖行僻;稚子愚蒙,不思上进;家长失误,教不得法,凡此种种,都会艳羡学霸,而渴求帮助;当此之时,我等挺身而出,与稚子结盟,同家长交友;使懒惰者愤起,学而进步,信心倍增;使迷茫者顿醒,教而有法,脸溢笑容。当此时也,蒙童敬之,家长重之;顿感自身价值,神圣万端,远非窃得小名小利之喜所能比拟。
要之:孟子云,造箭的人唯恐箭不能伤人,造甲的人唯恐甲不坚而致伤人,因此选择职业不可不慎重。我庆幸,在自己的青春之初,选择了教书育人之业,一做而至四十年,幸甚至哉,幸甚至哉!
丁晓彤
学生感言
感孔林
孔家百代香火不断,闻名朝圣之人不计其数,今日前来祭拜,感其千百年来之精神,先人其品格如此之贵,今何愧而不如。
今日来临,感孔家先师之风度,千百年前开创我国之风度,创儒家思想,历朝历代皇家墨客多以其为尊,更况我等孺子,沾其百年神韵,感其千年品格。
贾涵迪
学生感言
感三孔
在孔子的故里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和称之为三孔。在参观过程中,孔庙的大成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成殿是中国三大古典之一,阳光洒过,大殿散出点点金光,给人以古朴典雅,高贵端庄的感觉。徜徉在历史长河中的大成殿仿佛深不可测,让人为之敬佩,愿为之深究.........
宫丽茹
学生感言
感三孔
孔庙中石碑林立。这是对至圣先师的尊敬与怀念。当初的孔老夫子把自己的博学与善意传播到四海,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这些先进的思想打开了文明与文化的一扇门。多少年,三千桃李满天下。是礼仪教会了人们尊敬,是文化给予了人们智慧。是孔子从千年的云雾中走来,眉目间是满满的慈祥,静看风云,望着以他为荣的华夏走向复兴与强盛,以礼仪之邦之名誉满天下。
孔府是典型的大院。庭院深深深几许?六代同堂的繁荣与欢笑仿佛还在眼前。这是大家族,是一个时代的辉煌,仁的思想一代被一代继承着,像海中的小舟驶向星河中的远方……
千百年过去了,孔家的一代一代都葬在了这神圣的土地——孔林里。当烟云散去时,我们再回首,圣人已远去,故事中的王侯将相也退下往事的帷幕。我们伫立着,静静地捡起仍然在熊熊燃烧的仁之火焰,礼仪之光,把它藏在心里,放在心间——精神与知识啊,它们生生永不息!华夏的久远文明必会随着我们流进时间的长河,成为一条纯洁的小溪,流进广阔,明亮之地。
学生作业展示
学生展示
三孔·印象
风甫住,花落尽。那些学堂里琅琅阅读的莘莘学子,那些庭院里温柔和煦的阵阵微风,那些小窗外缱绻绮丽的依依美景,都伴随着曲阜那尘烟般的过往,悄然逝去,无迹可寻。
但孔子及其弟子依然站在阡陌之上,传颂着儒家之学,秉行着儒家之道。阡陌的另一头,我们回望,我们做着相同的事。
结束语
茶香武夷山人文云水谣
胡里山炮台厦门大学
小编:苏槿湘陌
胡里山
炮台
这里是胡里山炮台。远远望见小金门岛,隔着小小的海湾,隔着尚且朦胧的云和天,隔着一颗心。犹记历史书上浅浅提到过一句“......炮击金门岛......一国两制统一中国......海峡两岸”这几个朦胧的字眼。看着海天共色,风烟俱净,看着那小小的一个牌子,几乎看不清字眼,明明我们那么近,为什么这么远?
远眺金门岛
卿名晓喻,公功万世。虽有类卿者,然除却巫山非云也。今时今日,我站在南海之沙旁,望世贸双子塔,忆卿之政,心中敬服更胜以往。念无以为报,但勤苦,不畏浮云遮望眼,助祖国登上世界最高层!
此致礼
厦门
大学
从厦门大学的西门下车,交警吹着口哨匆匆指挥着大巴车。漫天的云彩将阳光挡住了大部分,因此面前的石板路上暂时还没有洒下来的阳光。
漫步在这诺大的厦门大学校区,我们走着、笑着、看着。
走着走着,眼前现出了大大的一泊湖。风正无忧无虑地吹过来,而水面波兰不平,微微翻卷的浪花一波推着一波,并不很急但也不会让人觉得太慢。谈笑之间,四只黑色的天鹅像我们游来。它们轻轻地在水面上移动着,水波荡漾着,尽情拍打着它们的羽毛。扁长的、红色的嘴轻轻放在水面上,只是贴着点水;眼睛的颜色大致有两层,外面一圈呈暗红的,而里面的实心圆是黝黑黝黑的。它们的羽毛在游动时划出一道一道的痕迹,但很快又被其他水流冲刷掉,冲刷到一点也看不出来原先的痕迹。而这个天鹅游荡的湖,自然是天鹅湖了。
高大的椰子树在道路旁,乳白色的树干显得笔直又挺拔,仿佛是冲着天空中的云彩向上生长的。
那是操场。当眼前的花篱消失在视野,眼前便豁然开朗了。开朗以后,便是那一级一级的台阶以及宽阔的操场。一些年轻或者中年的人们在跑道上跑了一圈又一圈,穿上毕业服的学生们正互相挥着手,他们举起了相机,认真的为彼此留下珍贵的影响。一切的一切在微热的阳光中都是那样的和谐,而青春的气息便在这之中透露出来了。
接着我们又四处逛了逛,看看左手边的古树青藤、花枝缠绕,再看看右手边搭满了衣物的细绳正挂在住宅区楼房的每一个阳台。自行车的声音叮叮当当,来来往往的人们在这清爽的林荫路上行走,而我们在这个青春的世界里陶醉了。
在厦门大学里,同学们还随机对大学生们进行了采访,大哥哥大姐姐们认真细致地回答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来自厦大的温情。同学在对话中更加期待未来。
每日美图·学生摄影
每日美文·学生作品欣赏
虽在厦门,但昨天的武夷山美景和悠悠茶韵仍让人回想。跟大家共享两篇美文吧!
武夷众山,胜美之景,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尤有宋朱子来此铸祠讲学。朱子醉喜游峰流殇唯独爱岩味青茶。青茶名者,乃武夷红袍,前人述予岩韵。
观优茶,器首仿似林霏圈绕,袅袅清慢而若有若无。中翠贯通,周镶朱丝,有叶着赤袍者,红袍茶也。而知一爵之味,缓慎流于口、喉、肚中。初,涩,有若药草之味,又如坚刷速掠唇口。渐深渐渊,俄而觉舌上附苔,仲圈二三,温厚而留于舌唇间。少倾味味俱进,如荷莲,如冻醪,如痴如醉。终化为蔗香,曲淌前齿后腔。余闷气妄香留于口中;击喉划表而过,所到处香汽缭绕。纵有千百之口,口有千百之舌,无道名其真味。回荡于肠,感如会稽雄黄之厚,香如胡人马酒之烈者,武夷红袍也。
七初三2张申翰
予观夫武夷茶韵之盛,在宋人一朝。朱子曾曰:“山居偏隅竹之邻,客来莫嫌茶当酒。”其中闲适,唐人饮酒未与可比。每至品茗,精神抖擞,神气俱增,尘虑陡然一空,眼目豁然心悦。
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以茶崇俭,以俭养德,以啜苦励志,咽甘报国观孔丘。茶中蕴和,茶中寓静,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观老庄。茶中孕禅,禅中育茶,以甘涩相融,苦中作乐观如来。是以惟天人合一,可自成圣贤。
嗟乎!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武夷茶韵,在于和谐。古往今来,幽幽长长,跌跌荡荡,亦未曾间断;望古韵生新,源远流长。
初二1班张斯然
特别生日会
初二一班的郑昱辰同学在今天和同学们度过了自己的十四岁生日,大家为她唱了生日歌,“未来歌星”段伯华同学还为她献上了一首《童年》。真是愉快的一晚啊!
诗情画意的课程怎么能没有画呢,用七初三1班张芝涵的一张小图结束今天的推送吧!明天精彩继续哦!
建华竹林苑
脉脉文间气,微微竹下风。
悠悠建华时,朗朗天地正。
建华竹林苑是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中学部七年制学生的文艺园地,是建华人文奠基精神的展示窗口,是学生们嬉戏畅游的乐土,是一片小言语中的大情怀。
在这里,可以看见建华学生学习的严谨认真;
在这里,可以看到建华学生生活的多姿多彩;
在这里,可以看到建华学生不断追求的生命广度与深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