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闽籍院士吴孟超,
22日逝世,享年99岁。
26日上午,吴孟超遗体告别仪式,将在上海市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
吴老家乡人民同悲泣,
福州多地设立追思场所。
福州三坊七巷文儒坊21号,
吴孟超先进事迹展示馆,
5月23日-26日上午,
设立追思场所。
医院,
5月24日-26日上午,
在新门诊楼一楼大厅设追思场所。
5月23-26日,
闽清县云龙乡吴孟超院士馆,
也设立吊唁厅,
供市民缅怀追思。
23日,阴雨之下,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吴孟超院士的追悼会在上海举行,
多位市民自发冒雨前来吊唁。
没有放哀乐,
响起的是《国际歌》。
曾经,别人不敢做的手术他做,
有人说万一失败了对名誉不好。
90多岁的吴院士说“我名誉算什么?
我不过是一个吴孟超嘛,
那算啥?
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职。”
福建家乡人民这样缅怀他......
在三坊七巷文儒坊,
吴孟超院士先进事迹展示馆内,
许多市民,
自发前来追思吴孟超院士。
有一家三口,
有老人带着孩子,
也有独自前来的……
他们中有游客,
也有专门前来的
还有市民留下字条,写道:
“您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虽然定于24日起接受吊唁,
已有上千市民自发前来吊唁。
得知吴孟超院士逝世的消息后,
位于闽清的吴孟超院士馆,
迎来了许多自发前来悼念的群众。
这当中,
既有吴孟超院士治疗过的病人,
也有闽清当地的村民,
师生、企业团体,
还有专程从市区赶来的市民。
……
大家在馆内参观了解
吴孟超院士生平事迹后,
一一在馆内吴孟超院士像前,
驻足默哀,送上花束,
向吴老表示崇高的敬意。
此外,福建农林大学师生
也自发在拓荒广场,
先进人物引领教育展板前,
为袁隆平、吴孟超两位院士,
献花送别。
“肝胆”春秋,一生传奇
年,
吴孟超出生于福州市闽清县云龙乡后垅村
5岁时,和家人来到马来西亚,
年,全面抗战爆发,
吴孟超毅然回国参加抗日活动,
并决心“读书救国”。
年,他参军入伍投身到
军医大学的创业实践,
同年,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当时的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
他遇到了
改变他一生命运的恩师
——裘法祖,
他请教老师裘法祖,
今后该往哪个方向努力,
“我国的肝脏外科,
几乎是一片空白,
你可以朝这个方向发展。”
从此,吴孟超与肝脏外科结缘。
他主刀完成了
中国第一例成功的肝脏手术,
他翻译了第一部中文版的
肝脏外科入门专著,
他制作了中国第一具
肝脏血管的铸型标本。
他研究出符合中国人体质的
肝脏外科手术技术体系,
使我国肝癌手术成功率,
从不到50%提高到90%以上,
震惊国际医学界。
吴孟超曾用5个小时,
为一名仅4个月大的女婴,
切除了肝母细胞瘤,
创下了世界肝母细胞瘤,
切除年龄最小的纪录。
治病救人78载,
吴孟超先后完成多台手术,
成功救治了近名患者,
九旬高龄依然坚守在,
门诊、手术室和病人的病床前。
吴孟超曾说,
“无论是自己从医还是考察培养学生,
无外乎三颗‘心’,
细心、热心和爱心”。
年,
我国将第号小行星,
命名为“吴孟超星”,
吴老对人民对人类的贡献,
将永远为世人所铭记。
如今,在浩瀚星空中,
“吴孟超星”在天幕中熠熠生辉。
吴孟超曾说:
“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
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职。”
“我看重的不是创造奇迹,
而是救治生命,
医生要用自己的责任心,
帮助一个个病人度过难关。”
致敬医者仁心!
送别吴孟超院士!
永远怀念!
来源:福建日报、福州日报、东南网
本文来源:东南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