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决定:宣布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省的厦门四市分别划出一定区域,设置经济特区,标志着中国经济特区的正式诞生。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灵活的经济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并坚持以外向型经济为发展目标。
80、90年代,是厦门如日中天的年代,从80年代获批特区以来,厦门身上的头衔不断增长,90年代,厦门集特区、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等政策于一身,总体政策待遇与深圳一致,如今深圳的GDP已经突破3万亿元,厦门GDP只有7,亿元左右,不足深圳四分之一,大部分经济指标也只有深圳的几分之一,与深圳巨大的经济成就相比,厦门的发展黯然失色。
别提与全国城市的竞争,就与省内城市竞争而言,厦门经济实力也落了下风,近几十年来,厦门的GDP总量一直稳定在福建的第3名,低于福州和泉州,而且近几年差距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年厦门的GDP达到亿元,排名全国第34名,而福州、泉州年就已经突破万亿,年福州GDP达到11,亿元,排名全国第20名,泉州GDP达到亿元,排名全国第21名。
年,厦门与福州泉州的经济总量差距已经达到4多亿元,从经济总量来看,厦门和福州、泉州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厦门经济总量想在短期内赶超两个省内万亿级城市,相当不现实。而厦门一直保持数十年的人均GDP优势,也被福州赶超。根据福建省年统计年鉴数据,福州年末常住人口达到万人,厦门年末常住人口达到万人,按此计算,年福州人均GDP达到13.61万元,也高于厦门的13.58万元,这意味着福州人均GDP已经超过厦门。所以,如今厦门就形成了一个很尴尬的局面,人均GDP不如福州,经济总量不如福州和泉州,但是国家对厦门的政策支持力度从来没断过,从政策来看,续特区、副省级、计划单列市后,厦门仍然获得国家一揽子政策加持,比如说年获批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年获批国家级自贸区,年获批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等等。
可以说,国家政策方面的扶持,厦门从来都没有落下,特区、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本身就是国家顶级政策,全国只有2个城市拥有,但是厦门一直没有抓住机遇,做大做强特区,倒是房价一路上涨,从前十到前四,房价超过了广州,仅次于北京、上海和深圳。
说了这么多不足,虽然经济上厦门不如福州、泉州,但其实厦门实力终归有自己的强项,否则根本无法坐稳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例如,厦门地方财政收入连续9年保持全省第一,年厦门的财政收入以亿元的财政收入位居省内第一,位列全国第18,高于福州的亿元,是厦门几个亮点之一。在科技创新发展水平上,厦门也走在全省前头。厦门近几年做大做强高新技术行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是衡量一个地区科技创新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年厦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家,在全省排名第一,高于福州的家。厦门也在积极引进一些新能源产业,比如说与宁德时代合作,在同安区落地的厦门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加上之前引进的位于厦门火炬高新区火炬园的中航锂电(厦门)科技有限公司和位于火炬(翔安)产业区的天马项目等等,未来新能源行业将成为厦门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另外,厦门在影视方面也取得突破,近年来厦门把目光投向了影视业,扶持影视业在厦门的快速发展,近些年有好多部影视作品在厦门开机拍摄,例如,《西虹市首富》等电影在厦门取景拍摄,近日热门的电视剧《开端》也是在厦门开机拍摄的,影视作品大热为厦门赢得了一定的美誉,而近几年金鸡奖也落户厦门,给厦门的影视行业发展带来了新动力,据悉,厦门大学将筹建电影学院,助力厦门影视业发展。当然厦门的亮点不限于上述几点,因为篇幅关系,不再举例。厦门特区已走过不惑之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厦门在省内政策独享状态,政策优先倾斜,发展如鱼得水,而如今在强省会的背景下,厦门面临新挑战,在这个特区不特的时代,厦门在经济总量甚至人均GDP方面已经越来越难以与福州竞争。厦门应该继续发扬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特区精神,另辟蹊径,不求大求全,求新求精,从而谋得新发展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