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刘其燚
也许你是中国画爱好者,有过无数的参观画展的经历,或许你是灯谜高手,经常参与形式多样的“射虎”活动,可你看过将国画创作、诗歌与灯谜技艺巧妙合三为一进行创作的谜画展吗?国庆假期期间,一个非常特别的展览——“诗情画意”谜画展在罗源县历史文化街区后张巷里的罗源县非遗展示馆展出,和质朴的院落交相成映,增添着罗源后张巷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的古厝雅趣,前来观展的群众络绎不绝。
作品妙趣横生,令人拍手称绝。“何谓谜画?这是我灯谜展示形式的一次大胆尝试,也是国内首创,就是画中有诗,诗中藏谜,这副作品谜目为‘罗源乡镇’,是为霍口畲乡创作的,谜面是我创作的一首诗‘早霞雀高飞,日边有村归’,根据诗的意境创作了这幅青绿山水画……”创作者陈德不时向前来参观的游客热心地介绍他的作品,还向他们普及罗源灯谜的知识。
年出生的陈德痴“谜”37年,从一名物理教师变成了灯谜老师,创作出数万条灯谜,被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授于“新世纪灯谜之星”称号,其灯谜业绩被收入《中国当代灯谜艺术家大辞典》。
罗源灯谜源自罗源谜语,罗源早期猜谜叫做“填阕”,百年来在罗源城乡,田间地头以歌谣,或顺口溜形式广为流传。从清末无名氏在罗源凤山镇长桥头悬谜猜射,首开罗源灯谜活动先河。上世纪30年代“莫愁伯”在凤山镇米行下,挂谜展猜,罗源灯谜得以延续。年吴锦伊与陈奇生成立凤山谜社,罗源灯谜开始复苏。年更名为罗源县灯谜协会至今,罗源灯谜在县文化馆的支持下风生水起,在福州乃至全国都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