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文章之(八十六)
年3月中国台湾地区举行选举,国民*获胜,台湾*局出现变化。同年7月首批大陆游客赴台湾旅游,11月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签署三通协议,12月大熊猫团团和圆圆乘专机飞抵台北。这些举措都是两岸交往的新动态。
年大陆发行的《台湾风光》邮票,内容有玉山、日月潭、赤嵌楼、半屏山等。
台湾岛上有很多原住民,现在一般统称为“高山族”。他们的来源比较复杂,可能来自大陆东南沿海古越人的一支,也可能来自东南亚其他地区。学界普遍认为,有关台湾的最早文字记载出现在三国时期,公元年吴王孙权派兵到达的夷洲,就是现在的台湾岛。大陆对台湾的认识长期很模糊,记载也少。隋唐时期称为“流求”,“台湾”的叫法始于明代。
大陆与台湾之间的澎湖列岛,其早期的历史角色远比台湾重要。隋唐时期汉人开始移居澎湖,南宋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管辖。年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是第一个澎台地区的专职*府机构。巡检司是县级衙门下的基层组织,是一种管辖人烟稀少地区的非常设组织,主要功能是缉拿盗匪,像一个临时性的流动派出所。明朝循前制,仍设澎湖巡检司,后因执行海禁*策,澎湖居民迁往泉州,于年撤销。明中期,倭寇作乱加剧,*府于年重新设立澎湖巡检司,但海盗却是越剿越多。年,荷属东印度公司占领澎湖,修建军事设施。年,在与明军激战数月后,双方达成协议,荷兰同意把澎湖的要塞和炮台毁坏,人员转至台湾岛,明*府则不干涉荷兰对台湾的占领。能够达成这样的协议,是因为中国*府直至明末,没有在台湾岛上设立*府机构、派驻官员和士兵,台湾也并未被正式划入中国版图。
除了原住民外,因各种原因,汉人大约在南宋以后开始在台湾岛零星定居。在生存与死亡、留下与离去的艰难选择中,汉族人口在一个很低的数量级上大起大落,至荷兰人占领之前,规模并不大,也就几千人。
澎湖是大陆和台湾的跳板,距台湾岛不过几十公里。可是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国人知道台湾岛的存在,却无视它的存在。这种今天看来目光短浅的行为,在古代是有道理的。因为台湾岛对于一个航海业和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农业中央集权大国来说,确实没有价值。
台湾岛地处亚热带,是欧亚大陆架延伸部分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过程中,与太平洋板块接触挤压形成的。岛上地貌东陡西缓,山地多于平原,植被茂盛,夏季台风时常光顾,暴雨不断。这样的自然条件不适宜大规模农业开发,原住民落后的生产技术也不支持与大陆往来,甚至比不上一些距离更远的东南亚岛国。*府对澎湖的管理都不能保证常态化,更别说更大的台湾岛了,也不会派遣人员驾船绕岛一圈,考察或绘图。所以台湾岛大而无用,只能摆在那里维持原生态。
台湾地位的转折发生在大航海之后。年一支葡萄牙船队路过台湾,惊呼“福摩萨”,葡语意为美丽。葡萄牙人一路行色匆匆,要干的事太多,台湾又无值钱的物产,所以并未占领。由于葡萄牙人带来了先进的航海技术,东方的海洋日渐热闹,海盗对明朝东南沿海的骚扰愈发严重。作为海盗歇脚点的台湾,地位也随之提升。葡萄牙人放弃台湾,荷兰人先取澎湖,都表明当时台湾的商业价值并不高,更别说军事价值。精于航海的欧洲人,甚至无暇考察它的全貌。荷兰人占领后,对台湾地理的认识才逐渐详实起来。
利玛窦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中,台湾的地理状况还不准确。
荷兰人在岛的西南部建热兰遮城,以荷兰的泽兰省命名,现属于台南市。这座攻守兼备的城堡成为荷兰人实施殖民统治和对外贸易的枢纽。同期,西班牙人从菲律宾来到台湾,年占据北部的基隆附近,建设圣萨尔瓦多城。台湾岛不是美洲大陆,容纳不下两伙强人。年西班牙人被击败退出,荷兰人独占台湾。
年荷兰人绘制的台湾、澎湖地区波特兰航海地图。
荷兰人经营台湾有方,产销两旺,吸引了大批汉人移民;又与众多海盗过从甚密,共同发财。但其殖民统治也遭人恨,财富积累也招人妒。年郑成功以南明王朝的名义率军攻台,次年攻下热兰遮城,改名为安平,将荷兰人逐出,建立了*权。台湾快速发展,人口增至二十余万。年清将施琅率军攻台,招抚郑氏*权,次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至此,台湾被正式划入中国版图。
荷兰人主持修建的热兰遮城。
当时对于是否要管辖台湾,还引发过争议。在以农耕为主、面积广阔的清朝疆域中,如果仅将台湾视为一块海外耕地,毫无重要性可言,还易滋生匪患,难以管理。清*府基于此种认识,甚至有过放弃台湾、民众回迁大陆的想法。在施琅等人陈词利害、力主保留的建议下,估计康熙皇帝出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观念才将其收入。有了统一的安定环境,迁台的人渐渐增多,嘉庆以后出现加速之势,西部窄小的平原地区被善于精耕细作的农民打理得井井有条。台湾与大陆各项往来日益频繁,至19世纪末,人口增至三百余万。
~年间,爆发中法战争。清军在越南战场获胜的同时,淮军名将刘铭传成功阻止了法军对台湾的侵略。这是近代史中抗击列强海上侵略,中国少有的胜利。经中法一战,台湾战略地位凸显。年台湾从福建分离,单独建立行省。
台湾远离北京,发展不受重视,还要提防生乱。对台的各项举措都是因为破坏大一统后的被动之举,很难做到前瞻性的规划。因为清朝和之前的朝代一样,作为大陆国家,缺乏这方面的思维能力。相比之下,距离遥远的日本对于台湾早已动心。
日本第一次扩张时期,年丰臣秀吉曾遣使到台湾下诏谕文书,想臣服台湾,没有得逞。年,德川幕府命九州岛岛原藩主征台,遭到原住民抵抗,无功而返。郑芝龙年轻时在日本的华侨海盗门下做事,娶当地女子为妻,年生子郑成功,所以郑成功有一半的日本血统,后来也成为日本占台的历史依据之一。清朝入主中原后,郑成功曾请幕府出兵帮助抗清,因幕府已实行锁国*策,没有实现。但在郑氏*权主*台湾时期,还与日本保持经贸往来。面对清廷的海禁封锁,这是很重要的外援支持。
明治维新后,日本野心再起,先是占领琉球群岛,后于年借口琉球人被台湾人杀死之事,出兵台湾。清*府为息事宁人,与日本签订《北京专约》,赔偿白银50万两了事。此事对清*府有所触动,李鸿章指出“日本近在肘腋,将永为中土之患。”随即为加强海防,开始兴建北洋、南洋水师。但此事对日本触动更大,小小的行动居然获得了大大的回报,胃口被吊了起来。二十年后,甲午战争清军战败,年签订《马关条约》,赔偿二亿两白银。台湾割让给日本,开始了长达五十年的殖民地生涯。
左图是年日本侵略台湾后颁发的从军记章,右图是甲午战争后日本颁发的从军记章。
除了其他利益考虑,由于地理类型相似,日本人酷爱台湾,努力经营,使台湾的建设迈向现代化,综合实力显著提高。时至今日,部分日本人依然有浓厚的台湾情结,同时部分台湾人也有浓厚的日本情结。共产*不好,国民*不好,日本人统治期间可能不错,是很多台湾人对现实不满后产生的历史幻象。可是日本的殖民统治向来以残暴著称,否则大东亚共荣圈早就建成了。年日本战败,台湾重归中国。年国民*战败,退守台湾。
年10月,华东野战军一部乘攻克福建厦门岛之余威,轻敌冒进登上金门岛,全军覆没,给刚刚成立的新中国蒙上一层阴影。年,解放军渡过琼州海峡收复海南岛,为攻克台湾增加了信心。粟裕曾筹划攻台,但台湾海峡成为了老革命遇到的新问题,无法解决。渡海绝不等同于渡江,所谓的新问题其实是一个更老的问题。准备过程中, 爆发。美国对华*策转而强硬,协防台湾,航空母舰战斗群进驻台湾海峡,并于年签署《美台共同防御条约》,范围主要包括台湾、澎湖列岛,金门、马祖二岛也被纳入。至此,大陆统一台湾的计划被迫作罢。金门战役失利后,解放军总结登陆战经验,逐渐攻克浙江、福建沿海很多岛屿,至年战事基本结束。年发生金门炮战,是两岸最后的大规模武装冲突。后来双方改变战术,炮弹改成宣传弹,共产主义和三民主义的斗争停留在了传单和广播上。
“一定要解放台湾”曾经是大陆多年的口号,与台湾的“光复大陆”相对应。武力攻台计划是大陆几代军事迷的必修课,也促使很多年轻人投笔从戎。各种计划基本脱胎于诺曼底登陆,不过是从岛登陆换成陆登岛,海陆空协同作战是前提,跨越台湾海峡是重点。有人认为年如果没有 的干扰,大陆就能够统一台湾,因此省去多年的分裂之苦。抛开各种国际关系对历史进程影响的假设,以当时的综合条件来看,大陆的胜算其实很低,除了军事技术不足,也无法做到像当年施琅攻台那样用经济封锁来削弱台湾的实力。如果对比欧洲大陆面对英吉利海峡的无奈,诸多脉络会一览无遗。两栖登陆作战历来是战争的难点,除了美国,其他国家难说掌握,一般都是绕着走。中国在精神层面并不惧怕美国,有 为证。但是当年解放军缺少现代化的海空军,最后被迫放弃也是无奈之举。台湾一直也想反攻大陆,不过从实力看,更加没有可能。
左:年台湾发行的光复大陆地图邮票,台湾岛散发出光芒。右:年大陆发行的纪念二·二八起义三十周年纪念邮票,上方的标语是“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天安门散发出光芒。
台湾是新中国的痛,从地理上讲,造成痛苦的症结不是台湾岛,而是台湾海峡。台湾岛和海南岛分别是中国的第一和第二大岛,两岛比较,多种指标相近,只是由于与大陆之间的海峡有差异,造成历史中和大陆的关系亲疏有别,命运有异。琼州海峡平均宽约30公里,台湾海峡平均宽约多公里。由于渡过琼州海峡相对容易,所以尽管海南岛纬度更低,台风更烈,但与大陆的交往比台湾频繁,至少可以作为流放犯人之地,供苏轼等人赋诗作文、感悟人生。而台湾岛在很长时期,连废物利用的待遇都没有。
台湾海峡扯出了中国面对海洋的历史窘境,在农业社会历来如此,在近现代又造成了新的困难。从全球范围看,台湾地位的提升是在大航海之后,但程度有限,其战略地位并不高。欧洲列强对台湾是有意者多,行动者少,荷兰人被一击而走也是佐证。日本当台湾是个宝,除了距离近,还想以此为跳板进犯中国大陆和东南亚。不过在二战中,台湾并不是什么兵家必争之地。别人轻看,自家重视,台湾对于中国大陆来说越来越重要。两岸分离,迫使新中国成立后,相关的国防费用长期居高不下,福建沿海发展长期裹足不前。美国也是吃准了这一点,将台湾作为战略布局的一环尽力扶植,至今还是扼制中国的筹码。但是,台湾的重要性能随着社会发展逐步体现出来,也可以随着社会发展逐步降低。大陆在掌握核武器和弹道导弹技术后,台湾的军事地位已经大不如前,双方后来都尽量压低军事冲突的风险。台湾的社会发展先行一步,50年代土地改革,70年代产业升级,90年代*治改革,经济地位大幅提升,其中的很多经验和教训都值得大陆借鉴。
台湾的现状不过是清初郑氏*权的翻版,可以视为一个阶段性的*治特区,最终的结果很难翻新。 不管怎么折腾,蹦不出大一统的必然选择,因为这一地区不能长期支出无谓的安全成本。台湾随着经济地位的下降,尤其如此,中国和美国也无需为此永远对抗。台湾只是美国的一颗棋子,却是中国的核心利益。随着两岸的共同利益逐渐增多,台湾海峡会越来越“窄”,两岸肯定会越走越近。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待到中国和平崛起,台湾海峡天堑变通途,中国的统一将瓜熟蒂落。两岸的乡愁不再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也不再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海峡两岸本来就是一家人,后人会把一切宿怨都留给历史。希望大熊猫团团和圆圆的后代能够尽快看到这一结果。
年12月大陆赠送给台湾的大熊猫团团和圆圆,轻松跨过台湾海峡,落户台北动物园。
转载声明:本文来自科学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