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玉融史话碑记middot牌匾m [复制链接]

1#

新闻全文

导读:玉融文化專欄;傳播福清文化。每天精選福清民俗文化、歷史人物、名人軼事、傳說逸聞、名勝古跡等圖文作品。喜歡本土文化的可關註,欢迎投稿。本文作者:郭成辉

宗祠是祭祀先贤、教化后昆的场所,是特有的礼制性建筑。宗祠一盖就是几百年,族谱一修就是数千载,宗祠文化作为华夏民族特殊的一种文化现象,是维系宗族姓氏的一段血脉,是传承优秀文化的一道桥梁。

行走在福清城乡,可以发现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几乎各个村落都有大小不一的祠堂矗立着。这些宗祠,作为民间信俗文化的产物,已然成为福清先民精神和英灵栖息的神圣。

走进福清城乡祠堂,犹如阅览一卷卷恢弘的历史画卷,其选址之用心,设计之巧妙,规模之恢宏,构建之缜密,用工之精细,历史之深邃,都值得点赞称道。而每一处宗祠的建造,都汇聚了建筑、雕刻、绘画等多种艺术,更综合了传承、教化、审美等文化功能。仅从宗祠的某个部位着眼,就可以发现,其中记载兴建始末的碑记,昭示先贤功绩的牌匾,以及“论资排辈”的廊柱门联,对研究宗祠文化的都具有较高的价值。

1.石碑

福清霞渡陈氏宗祠,位于侨乡新厝镇蒜岭村。“宗功祖德发千秋伟业,贤孙孝子兴百代文明”,这是陈氏宗祠大厅上《霞渡陈氏宗祠序》的金字碑联。该石碑记载了霞渡陈氏源自颍川,自明朝万历二十一年()始祖陈孟礼定居此地,至今多年,遍布世界各地的后裔就达多人。

该祠还细述了裔孙陈德发、陈子兴父子及陈氏其他族亲身在异域、心系家国的赤子之情。陈德发(-),该祠第32世裔孙,印尼华侨,少小离家,年代十年间,为祖国捐资万元兴办公益事业,先后荣获福建省捐资办学、捐资办医金质奖章和“乐育英才”奖匾。其长子陈子兴(-),曾任印尼哈拉班集团主席,出生海外,心系祖籍国,自至年的28年间,捐资万港元,兴建福建省侨兴轻工学校等公益事业,荣获国家轻工部“国际合作奖”、福建省金质奖章并为其立碑纪念。

2.牌匾

琴江翁氏宗祠,位于福清江阴半岛中部,系后唐时期“开闽宰辅”翁承赞的后裔于北宋初年所建,已有近千年历史,是历代琴江翁氏宗亲的重要活动场所。今重建后的琴江翁氏宗祠外观宏伟壮观,内部美观实用,祠堂内“开闽宰辅”“九世簪缨”“谏议大夫”“探花”等牌匾比比皆是,讴歌了其先贤的历史功绩。

与之媲美的是蓝田严氏宗祠。该宗祠坐落于福清江阴田头村,始建于宋理宗淳祐年间,距今已有近年历史。前落为长9米、宽18米回廊,中有青石天井,大门内额书有“育德堂”三个堆银大字。最引以为傲的是那些“会说话”的牌匾,厅额上竖悬有御匾“文字俱好”“公直可嘉”,以及御赐匾“安民”,御封匾“文林郎”和“进士”“文魁”等祠匾。据记载,蓝田严氏耕读为本、诗礼传家,仅明清两朝,中进士者5人(武科1人),举人22人(武举9人),拔贡8人。其中载入《福清县志》的有严通,崇祯末年进士,累官至兵科给事中,加太常寺少卿,历掌吏礼兵三部印务。严宗溥,康熙庚辰进士,皇帝褒其“文字俱好”,选庶吉士,转编修,后又主政山西乡试,御批“公直可嘉”,赐予《古文鉴》以示资鼓励。严登庸,顺治甲午乡试举人,任职徐州府丰县知县期间“德政加民,熏聿皇国”,御赐“安民”银牌,民众立庙祀之。

3.柱联

走进上迳镇迳江林氏祠堂,用富丽堂皇、美轮美奂的辞藻形容,一点也不过分。一副副富含哲理的对联,更是将迳江林氏祠堂的来龙去脉表述的一清二楚。“周家赐姓,宋代分支”“西河千枝一本,南渡万流同源”“西河开话发世胄,长林赐姓九牧流芳”,以及“西河家声远,迳江世泽长”“迳江翰林第,融城鼎甲家”“炎黄为百姓之祖,闽林乃一本之亲”,这些柱联,都告诉后人迳江林氏“根”从何来。另外,宗祠内还有诸如“入祠思宗德,登堂仰祖功”“西河忠孝姓,南渡衣冠第一家”“忠孝有声天地老,古今无数子孙贤”的柱联,旨在告诫子孙仰祖功慕忠孝,世代传承中华民族美德。

迳江林氏祠堂柱联上的世系行第,也是可圈可点。其学名:惟文人尚守宗德百世有光,在有子克敦民秉万福攸同;表字:邦廷公卿大夫士学则可为,本支曾元孟仲季孝思永言。今人又续修了世系行第,其学名:颂祖功承先启后振家声;表字:扬孙谋源远流长兆基祥。非常大气富有哲理的世系行第,也昭示着迳江林氏祠堂的与众不同。

迳江林氏祠堂坐落在上迳镇上迳村中心,依山临江,风光旖旎,另有7个自然村环村而绕,宛如七星捧月。建于宋元丰四年()的蹑云桥,横卧迳江之上,犹如长虹卧波;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的鳌江宝塔,雄踞鳌峰之巅。宗祠、长桥、宝塔,昭示着迳江古村落的不凡历史。

宗祠也是一部历史的教科书。让我们走进宗祠,读懂姓氏源流的淳朴内容,领略博大精深的人文根基。

来源:知福清、转载注明出处编辑:玉融逸闻

如有侵权留言删除

外贸男装0或长按下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