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地球上的大气历年会考福建选编 [复制链接]

1#
防治白癜风全面升级 http://m.39.net/pf/a_5779552.html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地理

试卷汇编(-年)

1.2地球上的大气

历年会考真题摘抄

●年1月份会考试题摘抄

1.(年1月福建会考,3,2分)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洋流

B.地转偏向力

C.冷热不均

D.海陆分布

●年6月份会考试题摘抄

●年1月份会考试题摘抄

2.(年1月福建会考,27,5分)读图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回答问题。

⑴①处的天气系统是,在此天气系统控制下常出现天气,①和②相比,昼夜温差较小的。

⑵图中③和④风力较大是,原因是。

●年6月份会考试题摘抄

3.(年6月福建会考,33,7分)根据实验小组所作的实验,回答问题。

某高中学生实验小组,在模拟验证某一地理原理时,采用下列做法:在一个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框内,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框处)和一大碗冰块在底部两侧。在玻璃框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的纸片A,在玻璃框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立的纸片B(如甲图的示)。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纸片A、B的偏动情况。

⑴该实验要验证的是原理。

⑵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纸片A向(左或右)偏,纸片B向(左或右)偏。

⑶在乙图线段上标注箭头表示实验中空气的运动方向,并解释a空气运动的原因。

4.(年6月福建会考,27,6分)读图某区域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回答问题。

⑴从气压分布状况看,甲处为(高或低)气压,常出现天气。甲与乙控制下的地区比较,昼夜温差小的是。

⑵北京与东京比较,的风力较大,主要原因是。

⑶图中甲、乙两地的气压差是( )

A.30P40

B.20P30

C.40P50

D.50P60

●年1月份会考试题摘抄

5.(年1月福建会考,3,2分)下图为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画法正确的是( )

6.(年1月福建会考,33,7分)实验题。

某学生做一实验,如下图在两只烧瓶里分别充满CO2和空气,塞紧带有温度计和胶头滴管的橡皮塞。把两只烧瓶放在红外光源下照射,保证两只烧瓶接受同样的红外线照射,观察温度变化过程。根据实验,请你做出分析。

⑴半小时后,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较高的是充满的烧瓶。

⑵这个实验模拟的是原理。

⑶大气中CO2含量增加,可能导致沿海低地被淹。将A(海平面上升)、B(全球气候变暖)的字母填在相应的方框内,完成其内在联系图。

⑷深秋季节,霜冻多出现在晴朗夜晚。为了预防霜冻,农民常在田间地头燃烧柴草制造烟幕,其作用是()

A.向大气释放热能
   

B.增强大气的逆辐射
  

C.吸收太阳辐射使大气增温
  

D.增加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CO2

●年6月份会考试题摘抄

7.(年6月福建会考,33,7分)某地理兴趣小组为探究海陆风的形成,进行了以下实验。据此回答。

事先用两个大的塑料盆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水和干沙,置于室内阴凉处。第二天正午前后,测量水和干沙的温度。然后将两塑料盆移置于室外阳光下,两小时后再分别测量水和干沙的温度,并比较水和干沙温度变化的差异。

⑴通过比较,你认为水和干沙温度变化更大的是。

⑵根据实验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在上图①线上标上箭头表示白天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大气运动方向,并解释我国夏季东南季风的成因。

●年1月份会考试题摘抄

●年6月份会考试题摘抄

8.(年6月福建会考,33,7分)实验题。

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2米、1米和1米且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底面两侧分别放置一个电炉和一大盆冰块,在柜底和柜顶内壁中部各贴一张竖立的纸片。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根据纸片A、B的偏向情况可以模拟验证某地理原理。

⑴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学生观察到纸片A向(左或右)偏;纸片B向(左或右)偏。

⑵这个实验要验证的是环流原理。

⑶将下列各环节序号,按环流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填入相应方框内

①地面冷热不均②空气发生水平运动③空气垂直运动引起同一水平面气压的差异④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

⑷若此环流表示城市热岛环流,则图中甲侧可表示(市区或郊区)。

●年1月份会考试题摘抄

9.(年1月福建会考,4,2分)下图是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年1月福建会考,27,6分)下图是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问题。

⑴①天气系统为(“高压”或“低压”)。

⑵②天气系统中心垂直气流运动状态为(“上升”或“下沉”),在此天气系统控制下常出现天气。

⑶B、C所标风向的是。A、D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地,原因是。

●年6月份会考试题摘抄

11.(年6月福建会考,2,2分)下图是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城市

B.乙为城市

C.近地面风由城市吹向郊区

D.高空风由郊区吹向城市

●年1月份会考试题摘抄

12.(年1月福建会考,3,2分)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海陆风”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年6月份会考试题摘抄

●年1月份会考试题摘抄

13.(年1月福建会考,27,6分)下图是我国南部沿海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问题。

⑴a的数值是百帕,图示天气系统是(填“气旋”或“反气旋”)。

⑵此时甲地的风向是风,乙地风力比甲地大的原因是。

⑶北半球夏秋季节,在该天气系统控制下,常出现天气。

●年6月份会考试题摘抄

●年1月份会考试题摘抄

下图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年1月福建会考,2,2分)表示被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5.(年1月福建会考,3,2分)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6.(年1月福建会考,33,4分)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来验证某原理(左图),观察实验回答问题。

材料:长方形的玻璃缸(长厘米左右,宽30厘米左右,高40厘米左右)、胶合板、一盆热水、一盆冰块、一束香、火柴等。

实验步骤:①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在玻璃缸的两端;②用平整的胶合板将玻璃缸上部开口处盖严;③在胶合板的一侧(装水块的盆上方)开一个小洞;④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的飘动。

⑴该实验验证了大气运动的原理。

⑵由实验可以得出,这种环流形成过程中各环节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是(填序号):近地面受热或冷却→→→。

①大气发生水平运动(风)②引起气流的上升或下沉③导致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

⑶右图是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用箭头在A、B弧线上标出气流运动方向。该市拟建化工厂,从城市环境角度考虑,甲、乙两地较合适的是。

●年6月份会考试题摘抄

●年1月份会考试题摘抄

●年6月份会考试题摘抄

17.(年6月福建会考,27⑴⑵,4分)下图是某年11月26日02时地面天气形势图,读图回答问题。

⑴就气压分布状况而言,甲是(填“高压中心”或“低压中心”),受其控制常出现(填“温暖湿润”或“寒冷干燥”)的天气。

⑵北京与釜山相比,风力较小的是,理由是。

●年1月份会考试题摘抄

18.(年1月福建会考,27⑴⑵,5分)下图是自然环境中物质和能量交换模式图,读图回答问题。

⑴若此图示意热力环流,其形成过程是:近地面空气受热不均,热胀冷缩导致空气的运动,使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高低差异,形成大气的运动。

⑵若此图示意白天的海陆间热力环流,则甲、乙两地气温较高的是,表示海洋的是;丙、丁两处气压较高的是。

●年6月份会考试题摘抄

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能,要穿过厚厚的大气,才能到达地球表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据此回答19-20题。

19.(年6月福建会考,3,2分)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 )

A.地面辐射能

B.太阳辐射能

C.大气辐射能

D.大气逆辐射能

20.(年6月福建会考,4,2分)下列情况中,近地面大气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

A.多云的陆地

B.多云的海上

C.晴朗的陆地

D.晴朗的海上

●年1月份会考试题摘抄

下图是我国某海滨地区海陆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年1月福建会考,3,2分)该海滨地区地面( )

①白天吹海风

②白天吹陆风

③夜间吹陆风

④夜间吹海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年1月福建会考,4,2分)海陆热力环流导致海滨地区( )

A.白天比较干燥

B.夜间比较湿润

C.气温日较差变小

D.气温日较差变大

●年6月份会考试题摘抄

秋季,农作物收割以后,部分农民会在田间燃烧秸杆。现环保部门已出台禁止燃烧秸杆的规定。右图是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23-24题。

23.(年6月福建会考,3,2分)读右图,燃烧秸杆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浓度,进而增强( )

A.①

B.②

C.③

D.④

24.(年6月福建会考,4,2分)环保部门出台禁燃规定,其原因是燃烧秸杆会( )

A.增强城市热岛效应

B.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

C.促使当地气候变干

D.产生大量烟尘污染大气

参考答案:

1.C

2.⑴低压(或气旋),阴雨,①(3分)⑵③,③处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2分)

3.⑴热力环流(2分)⑵右(1分)左(1分)⑶标注箭头(2分)见图电炉上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1分)

4.⑴高(1分)晴朗(1分)乙(1分)⑵北京(1分)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1分)⑶A(1分)

5.B

6.⑴二氧化碳(1分)⑵温室效应(2分)⑶B(1分)A(1分)⑷B(2分)

7.⑴干沙(2分)⑵(1分)我国地处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1分),夏季陆地增温快,海洋增温慢(1分),陆地上形成低气压,海洋上形成高气压(1分),近地面风由海洋吹向陆地(1分)。

8.⑴左(1分)右(1分)⑵热力(1分)⑶①③②(3分)⑷市区(1分)

9.C

10.⑴低压(1分)⑵下沉(1分)晴朗(1分)⑶B(1分)A(1分)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1分)

11.B12.A

13.⑴气旋⑵东南乙地等压线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⑶狂风暴雨(台风、阴雨)

14.A15.C

16.⑴热力环流⑵②③①⑶逆时针甲

17.⑴高压中心寒冷干燥⑵釜山釜山等压线较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小,风力较小

18.⑴垂直水平⑵乙甲丙

19.B20.C21.A22.D23.C24.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