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
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分)
第Ⅰ卷(选择题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经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很多诗词与地理现象密切相关。据此回答1?2题。
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反映了地球的
A.公转运动B.自转运动
C.四季变化D.五带分布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
A.非地带性现象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1.B2.C
图1是某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3?4题。
3.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
4.该气候类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B.全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
C.全年受来自海洋西风影响
D.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3.D4.A
图2是某海域洋流模式图,读图回答5?6题。
5.该海域位于
A.北半球中低纬B.北半球中高纬
C.南半球中低纬D.南半球中高纬
6.甲洋流对大陆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A.降温减湿B.增温增湿
C.增温减湿D.降温增湿
5.C6.A
图3是某中学地理研学旅行小组绘制的地貌景观图,读图回答7?8题。
7.该地貌名称是
A.三角洲B.流动沙丘
C.冲积扇D.冲积平原
8.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B.流水堆积
C.风力侵蚀D.风力堆积
7.C8.B
自然地理环境中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发生改变。据此回答9?10题。
9.黄土高原绿了,黄河水清了,体现自然地理环境的
A.差异性B.生产性
C.平衡性D.整体性
10.要监测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的变化,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数字地球B.遥感(RS)
C.地理信息系统(GIS)D.全球定位系统(GPS)
9.D10.B
表1是四个国家(地区)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相关数据,读表回答11?12题。
表1四个国家(地区)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国家(地区)
甲
乙
丙
丁
出生率/%
3.8
3.5
0.8
1.9
死亡率/%
3.6
2.1
0.9
0.8
11.甲国家(地区)的人口增长特征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12.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地区)是
A.甲B.乙C.丙D.丁
11.A12.C
图4是某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13?16题。
13.该市功能分区中,用地面积最大的是
A.住宅区B.工业区
C.商业区D.文化区
14.图中工业区对该城区的大气污染较轻,由此推测当地的盛行风向是
A.东风B.西风
C.南风D.北风
15.—旅行团抵达该市火车站后前往图中旅游景点,直达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A.铁路运输B.内河运输
C.航空运输D.公路运输
16.该城市空间形态分布的特点是
A.沿河流分布B.沿航空港分布
C.沿铁路分布D.沿高速公路分布
13.A14.B15.D16.A
图5阴影部分示意亚洲某农业地域类型分布,读图回答17?18题。
17.该农业地域类型是
A.乳畜业B.季风水田农业
C.混合农业D.大牧场放牧业
18.形成该农业地域类型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A.地形崎岖B.科技发达
C.地广人稀D.高温多雨
17.B18.D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承接了大量电子装配工业的转移。近年来,随着生产成本的提高,电子装配工业有向内陆地区转移的趋势。据此回答19?20题。
19.电子装配工业属于
A.动力导向型B.劳动力导向型
C.市场导向型D.原料导向型
20.电子装配工业向我国内陆地区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内陆地区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B.内陆地区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
C.东部沿海地区运输成本上升
D.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价格上升
19.B20.D
近年来,黑龙江省全面启动建设全国“生态大粮仓”和“绿色大厨房”工程,提出率先建成全国现代化大农业示范、生产、供给基地。据此回答21?22题。
21.黑龙江省优质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B.生态环境改善
C.市场需求扩大D.交通条件改善
22.黑龙江省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A.大规模退耕还湿,停止粮食生产
B.大规模开发未垦湿地,扩大粮食播种面积
C.全面退耕还林,变种植业主导产业为林业主导产业
D.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21.C22.D
图6是我国部分农业区示意图,读图回答23?25题。
23.图示农业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气候B.地形
C.行政区D.人口密度
24.有关旱地农业区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B.红壤广布、土壤贫瘠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D.自然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25.草原放牧区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资源短缺
C.土地荒漠化D.生物多样性减少
23.A24.D25.C
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其中26?32题为必答题,33?34两题中选做一题)
26.图7是地球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问题。(6分)
(1)此日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填“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此时A地出现_____(填“日出”或“日落”)现象。
(2)北半球正值_____(填“冬”或“夏”)季,该季节地球公转速度较_____(填“快”或“慢”)。
(3)B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填“昼长夜短”或“昼短夜长”),C地的昼长为_____小时。
26.(6分)
(1)北回归线(1分)日落(1分)
(2)夏(1分)慢(1分)
(3)昼短夜长(1分)12(1分)
27.图8是某年11月26日02时地面天气形势图,读图回答问题。(6分)
(1)就气压分布状况而言,甲是_____(填“高压中心”或“低压中心”),受其控制常出现_____(填“温暖湿润”或“寒冷干燥”)的天气。
(2)北京与釜山相比,风力较小的是_____,理由是_____。
(3)图中P表示_____(填“暖锋”或“冷锋”),受其影响,北京风力增强、气温下降、可能带来_____天气。
27.(6分)
(1)高压中心(1分)寒冷干燥(1分)
(2)釜山(1分)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1分)
(3)冷锋(1分)雨雪(或寒潮、沙尘暴)(1分)
28.图9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山地地质剖面及水循环示意图。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暑假考察该山地,发现山地林木郁郁葱葱,山顶天气凉爽。读图回答问题。(6分)
(1)甲地的地质构造名称是_____(填“向斜”或“背斜”)。
(2)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水循环环节,其中②是_____,④是_____,由此组成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循环。
(3)该山地林木郁郁葱葱,山顶天气凉爽。请你选择其中一项简析其原因。(至少回答两点)
28.(6分)
(1)背斜(1分)
(2)水汽输送(1分)地表径流(1分)海陆间(1分)
(3)林木郁郁葱葱:地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利于林木生长;山地海拔较高,宜林地广,林种丰富;植被保护好。
天气凉爽:地处山地,海拔较高;位于沿海,夏季降水多;森林茂密,对气候调节作用显著。(选择其中一项答题2分;答对一点得一分,任答两点给满分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图10是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前,上海只是一个港口,其城市规模还不如宁波。年年底,上海常住人口为万,城市规模跃居全国第一。
(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共有_____个等级,其南部城市数量最多的等级是_____。
(2)与杭州比,宁波提供的服务种类较_____(填“多”或“少”)、服务范围较_____(填“大”或“小”)。
(3)简述上海城市发展的有利条件。(至少回答两点)
29.(6分)
(1)四(1分)小城市(1分)
(2)少(1分),小(1分)
(3)位于南北海岸线的中点和长江出海口,交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料、劳动力、农产品和巨大的市场(原料充足;劳动力充足;农产品充足;市场广阔);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东南端和太湖流域的下游,地势平坦开阔(地势平坦开阔);政策支持。(答对一点得一分,任答两点给满分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30.图11是德国鲁尔工业区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6分)
(1)鲁尔工业区形成的区位优势有_____、离铁矿区较近、水源充足、_____、市场广阔。
(2)20世纪50年代后,鲁尔工业区面临生产结构单一、_____、世界钢铁生产过剩、_____、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等问题而开始走向衰落。
(3)说出20世纪60年代鲁尔工业区为实现经济由衰落转向繁荣所采取的综合整治措施。(至少回答两点)
30.(6分)
(1)煤炭资源丰富(1分)水陆交通便利(1分)(两答案不分顺序)
(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1分)环境污染(1分)(两答案不分顺序)
(3)调整工业结构与布局;发展第三产业;优化环境。(答对一点得一分,任答两点给满分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红水河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是珠江水系干流西江的上游,全长千米。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批准红水河梯级开发方案,在红水河全河段建设了10个梯级电站。
材料二:图12是红水河梯级开发示意图。
(1)将下列选项的序号填人相应的方框内。
①落差大②峡谷多③河流水量丰富
(2)水电具有_____、清洁无污染等优点。红水河梯级电站的建设对于满足广东和广西电力增长的需要,优化_____(填“东北”“华北”或“华南”)地区电力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
(3)列举除提供电力外,红水河梯级开发对区域农业发展的作用。(至少回答两点)
31.(7分)
(1)自上而下分别为:③(1分)①(1分)②(1分)
(2)可再生(1分)华南(1分)
(3)扩大水产养殖;提供灌溉;改善航运;减轻旱涝灾害等。(答对一点得一分,任答两点给满分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32.协调发展、共同富裕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目标。图13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大工程“西气东输”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6分)
(1)西气东输一线工程西起_____油气田,东至_____市;在气源地方面,西气东输二线与一线相比,最明显的变化是部分气源来自_____(填“境内”或“境外”)。
(2)“协调发展、共同富裕”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原则(填“公平性”“持续性”或“共同性”)。
(3)简述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发展的有利影响。(至少回答两点)
32.(6分)
(1)轮南(1分)上海(1分)境外(1分)
(2)共同性(1分)
(3)缓解能源紧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质量;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促进东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等。(答对一点得一分,任答两点给满分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提示:33、34两题任选一题做答,两题都答按33题计分)
33.“海绵城市”运用生态城市理念,打造“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的海绵体,有望缓解城市内涝问题。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研究地面状况对下渗、地表径流的影响,做以下实验(图14)。观察实验回答问题。(7分)
材料:大小相同的长方形多孔木槽、斜木架、草皮、不透水砖、脸盆、喷水壶等实验步骤:
①将两个长方形多孔木槽固定在相同倾角的斜木架上
②将甲、乙脸盆分别放在多孔木槽正下方
③将草皮、不透水砖分别铺在多孔木槽里
④将喷水壶里的水用相同的速度和水量分别浇在草皮、不透水砖上
⑤观察甲、乙脸盆里的水量
(1)由实验得知:甲、乙脸盆里的水量较多的是_____,可见影响下渗的因素是_____。
(2)城市内涝是城市化过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图15是“城市内涝”形成示意图,将下列选项的序号填入相应的方框内。
①排水不畅②城市地面径流增加③绿地面积减少
(3)为打造“海绵城市”献计献策。(至少回答两点)
33.(7分)
(1)甲(1分)地面状况(1分)
(2)从左到右、从上到下③(1分)②(1分)①(1分)
(3)加强城市绿化;搞好城市排水管网的规划和建设;铺设透水砖;集约用地;城市低洼处的整治等。(答对一点得一分,任答两点给满分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34.我国西南地区某一乡村,自然条件较好,有利于水果和蔬菜的种植,因交通运输条件限制,产品不能及时上市,致使水果和蔬菜受损,又因灌溉水源紧张,成本提高,影响了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拟通过调查研究,为该乡村的发展献计献策,帮助贫困群众早日实现脱贫致富。据此回答问题。(7分)
(1)将下列选项序号填入相应方框内,补充完成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
①了解其他区域发展的经验以作参考或借鉴
②收集资料,掌握该乡村的基本情况
③分析该乡村发展条件的优势与不足
选定课题→确定研究计划、步骤→□→□→□→撰写调查报告,提出对该乡村发展的建议或构想
(2)收集材料,掌握该乡村基本情况的途径有_____、_____等。
(3)为该乡村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至少回答两点)
34.(7分)
(1)②(1分)③(1分)①(1分)
(2)网上查询实地考察走访调查问卷调查等。(答对一点得一分,任答两点给满分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3)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加强水利建设,改善灌溉条件;调整产业结构,扩大水果、蔬菜的种植规模;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及包装业;加强农业科技投人;拓展旅游、文化市场,实现经营多元化等。(答对一点得一分,任答两点给满分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获取以上WORD文档的方式
第1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