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哪间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截止年底,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除了天津、上海、福建、海南、青海和香澳台都发现过恐龙化石,包括恐龙骨骼化石,足迹和蛋化石。这些没有发现恐龙遗迹的省区有的是限于地质条件,区域狭小或调查工作深入程度。综合各方面的条件,在未实现“恐龙梦”的省区中,福建省最有希望实现零的突破。
表面上看,福建位于江西的东边,地理上相连,江西的红层目前发现了大量的恐龙蛋化石和少部分骨骼化石。然而,在地质上,两地却有着较大差别。福建省东部由于燕山运动,被大量火山岩覆盖,只有闽西和闽北有少量晚白垩世红层。而且这些红层零星分布在白垩纪华东南地区的大量断裂带之间,比较分散破碎。虽然此前的地质勘探工作并未发现恐龙化石,但白垩纪红层的存在使得恐龙的发现是可预料的,福建省完全具有保存恐龙实体或遗迹化石的潜力。
年9月,福建省委、宣传部有关领导在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指导工作时,了解到福建与恐龙资源的关系后指示,既然福建省确实有发现恐龙的希望,那我们就要尽力一试。于是,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就在福建省委与宣传部的指导下,由我馆的主管单位福建省文物局牵头,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组成联合科考队,成立了在福建寻找恐龙的考察项目。
考察队在闽西地区野外踏勘
联合考察队主要负责人合影
年11月6日,由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组成福建省恐龙资源联合考察队,开始深入闽西地区开展联合考察,考察队的第一站是闽西的龙岩市上杭县。在野外工作之前,考察队查阅了大量福建省的地质资料,并结合卫星图,划定了多个预设考察区。由于前期资料准备充分,考察队在7日下午16点,在上杭县临城镇城南社区龙翔西侧首次发现恐龙足迹。8日,考察队在化石点周围继续踏勘,发现了更多的恐龙足迹。福建省文物局局长傅柒生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提出了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沟通,认真做好现场保护、继续深化调查等具体要求。
福建省文物局局长傅柒生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指示工作
考察队发现的其他更多足迹
恐龙足迹化石区域航拍图
具体发现过程
年11月7日上午,考察队在上杭县周遭的红层踏勘,没有发现有价值的线索。下午,考察队的两位领队,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执行馆长,钮科程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副教授商议,队员们上午都比较疲劳,不如下午就在上杭县附近的工地寻找一些露头,看看岩性。
午后,考察队在县城周遭陆续取得一些线索,下午16点,考察队员苗胜水驾车在龙翔大道实验中学一侧发现了一个裸露的山坡,大面积的砂岩层面非常醒目。钮科程打趣道:“就这个坡了,这个坡又平整工作面又大,如果有发现够咱们干一阵了”。
下车后,钮科程先攀上斜坡,在斜坡上发现了一些分布较散的泥裂,波痕和虫迹,于是呼唤正在坡下的邢立达一行上来勘察。此时,邢立达带学生队员在坡下观察一些垮塌岩石上的虫迹,惊讶于这些地质遗迹的精美。此时,大家都意识到,这里的种种迹象都表明出现恐龙足迹的可能性较大。
斜坡上散落的波痕构造
邢立达刚攀上山坡,老远就在钮科程脚边和在当地人挖出的植树的凹坑之间,看到了一个保存良好的、清晰的三趾型足迹,足迹末端有着非常明显的爪痕,肯定是动物所留,当场就尖叫起来:“恐龙足迹!这肯定是恐龙足迹!”
考察队发现的第一枚恐龙足迹
考察队员聚拢了过来,都兴奋不已,谁都没想到在考察的第二天就找到了恐龙在福建生活的证据。很快,考察队员在周遭的岩面上发现了更多的足迹。次日,在进一步的清扫化石所在的层面后,十个、数十个、上百个足迹逐渐被发现,从而揭开了上杭恐龙足迹群大发现的序幕。
考察团成员正在清理足迹
考察队向上杭县上报该发现后,引起市、县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立即采取了设置围栏、安装监控设备、聘请安保人员看守、进行应急保护等一系列应急保护措施。12月15日—17日,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王丽霞,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委员、四川自贡恐龙博物馆原馆长彭光照,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委员、甘肃农业大学古脊椎动物研究所所长李大庆三位国家权威专家在福建省自然资源厅国土资源档案馆副馆长苏俊、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执行馆长钮科程等人的陪同下,抵达足迹点进行了考察鉴定。经过考察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这次上杭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是福建省在恐龙及其遗迹方面的首次发现,对福建省的恐龙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从此结束了福建省“没有恐龙”的历史。
恐龙足迹化石是恐龙活着的时候在柔软的泥沙地面上行走所留下的痕迹被保留下来而形成的化石,称为遗迹化石。恐龙骨骼化石则是恐龙死亡之后,其尸体本身被泥沙迅速埋藏起来,肌肉、内脏等软体部分通常会腐烂掉,但它们的骨骼、牙齿、甲板等比较坚硬的部分会保留下来形成为化石,称之为实体化石。恐龙足迹和恐龙骨骼化石是恐龙不同性质、不同埋藏环境状态下形成的,所以,一般情况下,在比较小的范围同一地层中,恐龙足迹和恐龙骨骼化石是不会同时出现的,但如果在比较大的区域(比如上杭盆地)、不同沉积环境、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中,两者都是有可能发现的。
此次发现恐龙足迹点面积约平方米,是中国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好、面积最大、多样性最高的晚白垩世恐龙足迹群,产出年代上早于江西赣州、广东河源等地的恐龙化石点,多样性远高于黑龙江嘉荫、安徽黄山、广东南雄、云南楚雄、四川昭觉、浙江东阳等地的晚白垩世足迹点。目前,考察队已在泥质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层面上清理出恐龙足迹余枚,包括植食性蜥脚类,大、中、小型鸟脚类,肉食性大型三趾型兽脚类,两趾型恐爪龙类,小型兽脚类等至少八种造迹者(恐龙)。
考察队发现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足迹
这些恐龙足迹的特征非常明显,其中的肉食性兽脚类为三趾型,并有着非常尖锐的爪痕;兽脚类中的恐爪龙类为二趾型,蜥脚类脚印由前后脚印组成,都像大型的圆坑,一些后脚印还有约三个粗壮的爪痕;鸭嘴龙类脚印的后足迹为三趾型,脚趾形似三叶草的叶片,爪痕非常粗钝等。这些恐龙足迹多数保存有良好的行迹,行迹模式清楚,反映了恐龙的行走速度等股行为学信息。足迹点的层面上保存了波痕、泥裂、虫迹等丰富的沉积构造和遗迹化石,显示出恐龙在旱季湖畔(湖岸带或湖滩)活动(如饮水、进食)的生活画面。
在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省级媒体跟踪拍摄记录发现清理过程
整体而言,该发现对于研究闽西距今约万年晚白垩纪时期的古环境、古地理、古生态以及全球白垩纪晚期恐龙动物群的分布和演化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对促进福建省自然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次上杭恐龙足迹群的发现只是福建恐龙化石发现的一个良好开端,考察队将会在近期继续开展福建省的恐龙资源考察。随着考察的推进,我们希望在福建能发现更多恐龙足迹化石,甚至包括恐龙骨骼化石与恐龙蛋化石。
我馆牵头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组成的联合考察队
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作为福建全省唯一一家具有科研能力和持续科研成果产出的专业自然历史博物馆,也作为福建省非国有博物馆里的翘楚,能在省委宣传部、省文物局的指导下,牵头成立科考队在省内组织大规模考察活动,并取得喜人的发现与成果,结束福建全省一直以来“没有恐龙”的历史,为福建省自然科学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是作为在这片土地上的博物馆的荣耀与骄傲。我们引以为荣,并将会以此不断勉励自己,也相信在以后能为福建省的自然科学发展与科学普及教育做出更多贡献!
标注:文中所有图片版权均为我馆所有。文章内容转载需征得我馆授权,严禁任何未经授权的转载行为,我馆将保留任何形式的追诉权利。
-END-
我这么好看,你“喜欢”我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