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理概况
1.1地理位置
福建古称“闽”。它地处中国东南部沿海,东临台湾海峡与台湾隔海相望,西与江西省相遴,南与广东省接壤,北与浙江省相接。介于东经°50′~°43′,北纬23°33′~1°19′之间,从东至西约公里,由南向北约公里。全省大地总面积12.40万平公里,山地丘陵约为土地总面积的80%,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境内峰峦叠翠,丘陵起伏,盘地河谷错布其间。
1.2地形骨架
闽西、闽中两大山带是构成福建地形骨架,形成全省地势总体上西北高东南低,横断面略显马鞍形。两大山带均呈东北——西南走向,与海岸平行。
1.2.1闽西大山带
蜿蜒于闽赣边界附近的闽西大山带,由武夷山脉、杉岭山脉等组成(著名的武夷岩茶原产地在武夷山主脊(西北)),北接浙江仙霞岭,南连广东九连山,长约多公里,平均海拔多米,是闽赣两省水系的分水岭,也是福建最大河流——闽江的发源地。山带北高南低,北段有不少米以上的山峰,主峰黄岗山,位于武夷山市境内,海拔米,是中国东南沿海诸省(市)的最高峰之一。山带中有不少因断层陷落或古老河沿被抬升而成的垭口。杉岭山脉,北起光泽,向西南延伸至建宁境内,海拔~米,长约公里。
1.2.2闽中大山带
闽中大山带斜贯福建中部,被闽江、九龙江截为断续相连的三个部分。闽江干流以北为鹫峰山脉(著名宁德天山绿茶原产地天山乃该山系余脉),自浙江南部入境,从闽北政和、屏南延伸至古田闽江边,海拔~米,本省境内长约公里。主峰为建瓯境内的辰山米。闽江与九龙江之间为戴云山脉(著名安溪铁观音原产地系该山脉南端),是福建中部主要山脉,经尤溪、大田、德化至安溪境内,海拔~米,长约公里。山脉的中段山势最高,山体最宽,德化境内的戴云山主峰,海拔米,为闽中大山带最高峰。九龙江以南为博平岭山脉,北起漳平延伸至广东境内,海拔~米,本省境内长公里,主峰为平潭苦笋林尖海拔米。
1.2.3沿海平原地带
上述两大山带的山地外侧与沿海地带,则广泛分布着丘陵。在河海地区,由于沿海山的相互堆积,形成了冲积,海积平原,著名的有福州、漳州、泉州和莆田四大平原,总面积约平方公里,皆分布于主要河流下游接近入海处。
2地形地貌
福建古老名茶茶区分布于闽北的武夷山,建瓯、政和一带;闽东的宁德蕉城区中低山的天山(支提山)、福鼎太姥山、福安白云山;闽中福州一带;闽南的南安、安溪、永春、平和、诏安;闽西的漳平一带。这些源区的地形地质构造和岩性特点:
2.1闽北名茶源区地形地貌
著名中国特种名茶——“武夷岩茶”、小种红茶的武夷山市,是中国茶树起源福建境内“演化区域之一。三面环山,向南开口的盆地,为福建海拔最高的武夷山脉绵亘西北部,第一高峰黄岗山,海拔米,黄岗山下有小种红茶基地——星村桐木关,山体多断裂、深切、形成峰岩多姿,河曲幽雅的自然形态和景观,东部山体由花岗岩和火山岩构成,中部低山丘陵多属中生界沉积岩,小武夷地区分布红色砂砾岩。
宋产“北苑贡茶”,今制“闽北水仙”的建瓯市,自西南向东南抬起,回围环绕着海拔——米的中低山,中部为相对高度——米左右的缓坡丘陵谷地,东南方为鹫峰山脉主体,西侧的中山,山陡峭壁,最高的仁山(辰山)海拔米,以松政——大埔大断裂为界,北部为中低山地,介于崇阳溪与松溪之间,西部为低山,边界有些中山,基岩性东部以火山岩为主,西部为前震旦系片岩、片磨岩的基底上,零星分布带状早中生界含煤岩层和晚中生界红色岩层。
盛产政和工夫红茶、白毫银针的政和县,东面为鹫峰山北部西坡,高山,陡崖多,峡谷深,海拔在——0米,最高峰香炉类,米,西部为中低山,沿溪为丘陵,土量溪谷地,车站
较盆地,东、西两部地质、地形迥然不同,东为大山岩的中山,西部以变质岩和花岗岩为主的中低山。
2.2闽东名茶源区地形地貌
天山(古天老山、霍山)商周就有名茶,唐产腊面贡茶,宋明清产“芽茶”贡品,后制中国名茶——天山绿茶的宁德市蕉城区(原宁德县),他乃中国茶树起源福建境内“演化区域”之一。处鹫峰山脉东南坡,地形自东向西呈阶状上升,为福建沿海各县(市)中地势最高峻的区位,西部为中山,千米以上山峰有82座,最高峰为无名山峰米,崇山峻岭,山谷深邃可达——米以上,其间有山间小盆地,中部为低山,山势屹立,切割深度为——米,东部为高低丘,坡度较大,各直逼海岸,沿海有海滨小平原,中北霍童溪沿岸有河谷冲积平原,其岩性:西部为中生界火山岩(主要是流纹岩、石英斑岩)和燕山期花岗岩中山;中部为火山岩低山,东部为花岗岩高丘陵。天山茶原产地处于西部中山与东部高丘之间的低山、中山,峰峦叠翠,溪流环布,河岸高峻切割,西有千米群峰为屏障,东为起伏丘陵、河谷盆地。
清产闽红“坦洋工夫”红茶的福安市,从北向南倾斜,纵贯中部的交溪沿岸,系丘陵、低山、中山的阶状分布,西部为鹫峰山脉东南坡,最高峰为白云山米;东部为中低山,为太姥山脉西南坡,中部为河谷高丘陵,中南部为盆地、冲积平原,山地切割深度较大,坡度较大。北部以中生界火山岩为主,花岗石零星出露,南部为火山岩和花岗岩。
清产闽红“白琳工夫”红茶、“白毫银针”名茶的福鼎县,地形从东北、西北、西南向沿海倾斜,多为丘陵,西部最高峰青龙山米,南部太姥山主峰——复鼎峰米,岩性为中生代火山岩、花岗岩。
2.3福州名茶源区地形地貌
唐产蜡面贡茶,正黄茶,近代产茉莉花茶的福州闽侯,地势自北和西南向东南倾斜,福建最大河流闽江由西往东南流经中部,南部为福州盆地平原,在闽江两岸的从盆心至边缘山地,从丘陵低山到中山呈层次分布,唐产正黄茶的五虎山、观间音山、旗山等为断块山。盆地东部为深切峡谷的花岗岩中低山,如鼓山——鼓岭以十几公里的断崖与平原接触,为典型断块山,奇岩竟秀,古木参天。北部是鹫峰山脉的东南延伸部分,为火山岩中低山,自西向东倾斜,山岭与谷地呈东西走向,尤是北东部牛汤山、寿山一带,为燕山晚期岩浆侵入,构成地势最高的花岗岩中山,主峰旗山(麒麟山)海拔米,其西侧为低山、丘陵受鳌江支流切割,崎岖不平,岩性系为暗色流纹质凝灰熔岩和流纹岩,闽侯北部中山为主,最高峰为山东梯岭米,切割深在——米,山徒谷深。境内岩性,多为中生界火山岩系。侏罗纪晚期,火山沿北东向断裂按裂隙式大量喷发,建成了以火山喷发熔岩为主的南园组火山岩,广布于境内外。继之以白垩纪早期,火山按中心式再次喷发,形成陆相火山碎屑沉积的火帽山火山岩,复盖于南园组之上,至今尚存有许多火山口痕迹,如西山。天池顶、天台山等。随火山活动的同时,多次岩浆侵入,形成了多期花岗岩体。之后新构造运动差异隆起和闽江及其支流长期到的侵蚀与堆积作用,逐渐形成现今的地貌形态。
产制于明代著名“七境堂”炒绿的罗源县,地势西高东低,多山,为鹫峰山脉东南延伸部分,西部霍口溪流域为中低山,最高峰牛姆山米,属火山岩;中部为中低山为花岗岩,东部是高丘,多逼近海岸,为花岗岩。
2.4闽南名茶源区地形地貌
东晋已产茶的名茶“石亭绿”源地南安县,地势自东南向西北,由台地、丘陵渐次到低山、中山的阶状抬起。北为戴云山脉的东南延伸丘陵,西北与永春、安溪县接壤,山峦连绵,山体徒峻,岩性为中生界火山岩。西南云顶山为最高峰,海拔米,东部为海拔——米的花岗岩丘陵,河流切割,地形破碎。南部为花岗岩低丘、台地,多属流水切割、剥蚀。源于安溪的西溪自西向东横贯中部,著名“石亭绿”原产地丰州处于北岸,九日山对面的莲花峰。
清初雍正()产制的全国名茶“铁观音”的源地安溪县,地处戴云山西南部,西部内安溪乃戴云山脉主体部分,千米以上群峰多达88座,西北边境大华尖最高峰米,北部为断裂带,因中生代燕山早期花岗岩侵入,使围岩矿化;东部即外安溪,以低山丘陵为主,属戴云山脉东南坡,流水侵蚀,切割成数条向东支脉山体较小,呈阶状降低,形成向东南开口。沿西北向晋江大断裂带形成的西溪及其支流,继续分布着狭窄的河谷平原。西溪两岸多悬崖陡壁,断层地貌。县内大多为中生界火山岩,唯东南,西南和北部有花岗岩出露。铁观音原产地西坪镇处于中南部内安溪的西溪支流兰溪。
产制名茶“永春佛手”、“闽南水仙”的永春县,地势自东南向西北上升,西部戴云山脉主体部分,构成北接德化,南连内安溪的庞大的中山,山岭纵横,岭谷相间,群山迭嶂,千米以上山峰有32座,最高峰雪峰米。北部东西走向山脊,为闽江和晋江两大水系分水岭。东部呈阶状下降形成米左右的侵蚀盆地,盆心向四周以花岗岩丘陵和火山岩低山、中山,呈层次分布。本境大多为火山岩复盖。永春“水仙”原产地东北部的湖洋、“佛手”原产地狮峰。
2.5闽西名茶源区地形地貌
近代产制名茶“漳平水仙茶饼”的漳平市,九龙江上游横穿中部,将戴云山与博平山两个山脉横切,地势从南、北向河谷倾斜,中部为河谷丘陵,嵌有宽谷和盆地,北部除河谷为丘陵外,大部分为中低山,东部为戴云山脉南部,西缘为玳瑁山脉的东南坡,南部为博平岭山脉,以中低山为主,苦笋林尖是博平岭最高主峰米。境内东为火山岩、花岗岩为主,西以上古生界沉积岩层为主。
清产名茶“斜背茶”的龙岩市,地势以东北至西南向两侧为千米山地夹持地带,西部为玳瑁山脉的主体部分,千米群峰66座,最高主峰黄连孟米,因后期燕山花岗岩的侵入,形成险峻、连绵的中山。东部为博平岭山脉西北坡,千米山峰42座,由于断裂抬升和强烈切割,常有幽深河谷,深达——米。岩性为沉积岩褶皱的中低山。中部为雁石溪凹型谷地,两岸有明显三级侵蚀和河pyvf滩阶地,成串珠状盆地。该市地质构造复什,古生界至中生界地层多有出露,岩浆多次侵入。
此外,三明市的永安茶区,四周环山,东部和西南部属玳瑁山脉,为中山山脉,千米以上山峰近百座,构成北东走向的两条山脊,最高峰大丰山.7米;西北为武夷山脉东南坡,为低山,境内褶皱、断裂。地层复什为上古生界南靖群的石英岩、石英砾岩和花岗岩。三明、沙县、尤溪、大田等县亦多为中生界的火山岩、或燕山期花岗岩。
图来自:BessHamiti。
文:《闽茶概论》,周玉璠等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实习编辑:小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