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许多企业停工停产面临困境,复产达产艰难。
日前,福建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温正斌在接受中国福建·在线访谈时表示,省金融监管局多措并举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引导“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涌向需要支持的企业。
数据显示,至8月末,全省本外币各项贷款的余额达到5.79万亿元,增速创近5年来历史同期新高;从2月1日到9月10日,全省各金融机构为多家次中小微企业办理无还本续贷,涉及金额近亿元;为多家企业和个人延期还本付息,总金额超过亿元。
“补、解、减、筑”助融资
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实体经济产生的冲击,温正斌指出,疫情发生以来,全省金融系统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压实责任、快速行动,从“补缺”“解困”“减负”和“筑基”四个方面入手,想方设法加大融资支持。
“补缺”,补企业资金之“缺”。引导金融机构通过用活金融政策工具、畅通融资运行渠道、加强融资定向对接、提升融资担保质效等,一方面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另一方面推动企业发债融资,为企业恢复生产经营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至8月末,全省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79万亿元。1-8月,全省非金融企业股权融资金额同比增长3.4倍,发行债券金额同比增长53.4%。
“解困”,缓解企业生产经营之“困”。从政府端来说,福建省政府及时研究设立了5亿元防疫贷款贴息资金、首期亿元贷款规模中小微企业纾困专项资金、10亿元省级政策性优惠贷款风险分担资金池等,通过发挥金融杠杆作用,提升体质较好但暂时受困企业的融资可得性。从机构端来说,各金融机构认真贯彻中央和省里的政策要求,积极采用展期、无还本续贷、延期还本付息等多种方式,帮助受困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解决燃眉之急。
“减负”,减轻企业的信贷成本之“负”。一方面,引导各银行机构用好用足央行专项再贷款、再贷款、再贴现、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将中央让利政策传导到实体经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目前,央行首批亿元再贷款再贴现安排给我省的亿元专用额度已全部发放完毕,1.5万户市场主体以优惠利率获得贷款;第二批1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给我省限额亿元,截至9月15日,全省已累计投放.5亿元,完成率达86.2%。另一方面,引导全省各银行机构主动减费让利,在为万家(次)企业减免服务收费9.9亿元的同时,贷款利率也持续下降,8月末,全省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64个百分点,其中企业贷款利率同比下降0.74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同比下降0.94个百分点,让企业实实在在受益。
“筑基”,筑牢风险防范之“基”。引导银行机构在畅通企业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的同时,坚持“控新化旧”,积极压降不良信贷,推动各银行机构继续加大清收、核销、打包转让等处置力度,对符合核销条件的不良贷款做到“应核尽核”,有效地降低了我省不良信贷风险,在疫情冲击的情况下,我省的不良贷款仍保持低位运行,8月末全省不良贷款率1.29%,同比略有下降,为后续经济金融良性互动营造了较好的环境和空间。
“压、快、促、通”保落实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如何精准发力,引导金融活水直达实体经济?温正斌表示,省金融监管局多方协调,大力推动政策落实。
建立协调机制,压实工作责任。疫情发生后,省里第一时间成立了由省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金融领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金融监管局。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统筹协调推进全省金融领域应对疫情防控和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工作,通过周例会、周报、周排名机制,加强督导通报,统筹调度全省金融资源,保障各项优惠政策不折不扣地传导至企业。并联合财政、人行、银保监部门在全国率先对银行服务民营企业质效进行评价激励,推动民营企业贷款较好地实现了“量增、价降、面扩”。
提升融资效率,快速服务企业。督促银行机构主动加强纵向横向联系,对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地推送的各类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重点企业快速进行对接服务,比如:对家省级疫情防控重点企业、家“四个一百”商贸、外贸、外资、台资企业,第一时间上门对接,摸清企业情况,了解企业融资需求,对接率达%,到位的融资数额分别达到.66亿元、.17亿元。为快速完成各项金融服务,疫情发生后,各金融机构及时开辟信贷审批、保险理赔、外汇转账等“绿色通道”,以更快、更好地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此外,省金融监管局会同省数字办、兴业银行加快福建金融服务云平台建设,开发上线了困难企业贴息通道、“快服贷”系列产品、纾困专项贷款等核心产品功能,中小微企业通过登录“金服云”平台即可在线获得融资。
加大宣介力度,促进政策落地。一方面,会同相关部门做好政策解读,发布操作流程,同时指导各金融机构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细化措施。另一方面,加强与各类媒体的联动合作,力促政策落地见效,通过中央和省内主流媒体,多形式、多角度聚焦报道金融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措施、操作指南和典型案例,让广大市场主体了解政策、会用政策、用好政策。
搭建对接平台,畅通融资渠道。一方面,省级层面组织召开全省复工复产政银企融资对接会、“两稳一促”融资对接视频会、产融合作政银企线上对接会等多场活动,在银行和企业之间搭建起合作平台,推动达成融资协议超亿元,各地也组织了形式多样的融资对接活动。另一方面,加快“金服云”平台的建设和推广运用,省里明确今后省级金融方面的政策性产品将主要通过“金服云”平台对接落地,目的是加快平台的运用,着力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堵点,为银企对接提供高效智能服务。疫情发生以来平台注册用户增长超19倍,平台运行以来已累计帮助近家企业解决融资需求超亿元。
“加、减、乘、除”提质效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下一步,金融领域将如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对此,温正斌表示,全省金融系统将围绕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与实体经济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做好“加、减、乘、除”,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应贷尽贷,做好资金投放的“加法”,尽力满足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在银行信贷方面,引导银行机构进一步增加对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资金投放,推动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按中央要求实现高于40%。在直接融资方面,培育和推介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再融资,继续支持非金融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债券发行,进一步畅通企业融资渠道。在担保增信方面,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更好发挥作用,进一步提升放大倍数,力争到年底放大倍数再增加一倍。
降本让利,做好减息让利的“减法”,持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推动金融机构用好用足各项惠企金融政策,扩大无还本续贷、信用贷款等产品的覆盖面,并督促银行机构切实做到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再延长至明年3月底,有效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企业共同渡过当前难关。此外,配合财政厅抓紧设立中小微企业纾困二期专项资金并完善制度设计,加快贷款投放,以惠及更多企业。通过以上措施,到年底要力争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在去年基础上再降1个百分点。
乘数效应,做好改革创新的“乘法”,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张力。用好用足国家新一轮金融业对外开放政策,持续深化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和闽台金融交流,加快“引金入闽”步伐,促进我省金融服务多元化。以建设宁德、龙岩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大力推动全省普惠金融发展,切实提升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的融资可获得性和满意度。在三明、南平积极推进省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助力我省绿色产业发展。
消除风险,做好风险防控的“除法”,努力将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加强对后疫情时期金融风险的分析研判,未雨绸缪化解不良信贷风险,加大力度打击恶意逃废债、失信造假行为,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健全金融风险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对相关风险点做到早发现、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
RECOMMEND
往期推荐
福建中行:践行大行担当护航“六稳”“六保”
“万企登云”加速跑
福建省金融服务云平台暨“快服贷”产品推广发布
保小微稳外贸
福建信保小微护航行动成效显著
光大银行福州分行:稳企保就显担当托举“青山”赢未来
农行福建分行:亿“快农贷”服务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