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史是一门生僻的学科,作为一名纯粹的学者,多年来,蔡捷恩凭着对医学史研究的热情,刻苦钻研,辛勤耕耘,甘于坐冷板凳。
蔡捷恩,是我国著名医史学家,福建医史文献学科的跋涉者、开拓者。年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学院(现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年前往福建中医学院(现福建中医药大学)任教。
年至年,蔡捷恩先后参与了医史陈列室(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医史馆前身)的筹建工作,组创福建医史学会、华东七所中医学院医史教学研究协作组、福建省科技史研究会。
教学:学生眼中的“引路人”
20世纪60年代,蔡捷恩在福建中医学院讲授《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哲学》等课程。年,福建医科大学成立中医系,蔡捷恩转任《中国医学史》课程教师,至年学校回迁福州止,一人独自承担本科班、西学中班、进修班等各层次的《中国医学史》课程教学工作,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该课程也先后被评为系、校、省级优秀课程、精品课程。
年元旦福州吉祥山福建中医学院校园
年元旦福州吉祥山福建中医学院校园
在教学中,蔡捷恩注重挖掘学科的优势和特点。他所授《中国医学史》课程受到学生的广泛喜爱,被同学们称为“启蒙老师”“入门向导”“引路人”。据研究生李丽娜回忆说:“先生授课时把自身的全部情感调动,投入其中,带动着学生游走于史间的长河之中。所有的学生都聚精会神地盯着讲台,生怕遗漏点什么。”
授课(20世纪80年代)
蔡捷恩除担任本、专科的医学史教学外,还担任中医医史文献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年,他利用暑假时间,编写完成了十余万字的《世界医学史概要》辅助教材,很好的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这段时期,他还参与华东地区医史教学协作组共同编写了《中药学史》《针灸推拿学史》两部教材。
年1月1日福建中医学院思源楼中医系前留影
科研:一名纯粹的学者
投身医学史专业以来,蔡捷恩从来没有因为学科生僻,而浇灭自己的研究热情。那时候,互联网还不发达,为了查找资料,蔡捷恩经常踩着自行车,顶着烈日严寒,往返于各个图书馆。
《中医药学在美国的历史与现状》手稿
本地图书馆没有的资料,他就通过书信的方式请求外地的同行协助,或是利用每次出差的机会,到当地图书馆查阅。
部分论文手稿
蔡捷恩珍惜每一个科研课题,有的项目没有足够的官方科研经费支持,他就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坚持做学术。生活中,蔡捷恩也一贯保持艰苦朴素。他的很多草稿、文摘、便条等,常常是手边信手拈来的废弃纸张,如宣传单、说明书、或者日历等。
先驱:医史博物馆的创建者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医医院校中较早建立的医史博物馆,蔡捷恩做为医史馆的主要创办人,同时也是医史馆一步步成长的见证者、亲历者和奠基者。他在医史馆的筹建、创建、续建、复建和日常管理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
年,在著名医史学家俞慎初教授的主持下,中国医学史教研室经过几年的着手准备,开始向全国各地多方收集、函购医史文物。蔡捷恩利用每次外出学习、开会的机会,在全国各地购置医史文物。镇馆之宝——泉州湾宋代沉船出土的中药材香料(朱砂、玳瑁、沉香、檀香、降真香、胡椒、槟榔、乳香、没药等9种),便是蔡捷恩经过四、五年的不懈努力,多番争取才获取的。
年1月前往泉州中国海外交通史馆联系宋代沉船出土香药划拨事宜的介绍信函
在资金短缺和人力不足的条件下,蔡捷恩等人努力克服困难。大到设计制作,小到卫生打扫,全都亲力亲为,节约了不少经费。年8月,医史陈列室正式建立。
泉州湾宋代海船出土的香药材
年,中华医学会福建省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四次医史学术研讨会在福州召开,会议期间,与会代表们参观了福建中医学院医史陈列室,对陈列室以地方工艺美术展示丰富的医事内容表示了极大赞赏。陈列室的成功引起了国内兄弟院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