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哪里治得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mbbdf_zx/emwsafw/年8月,旅居菲律宾的爱国华侨吴记霍、吴福奇、薛煜添和林珠光等遵循孙中山“航空救国的遗训,组织了“航空委员会”,并取得菲律宾中华总商会会长薛芬仕、侨商孙有泰等人的帮助,募集了一笔资金,着手购买机,聘请飞行教官,准备回国内培养航空人才,报效国家。
航空委员会成员绝大多数是闽南人,加上厦门各方面条件比较具备,因此决定在厦门创办航空学校和机场,地点选在厦门市郊五通乡,飞机场建在该乡店里村。
航空委员会向外国购置的飞机和设备有:德制双翼教练机3架,美制双翼教练机2架,法制单翼教练机和单翼水上飞机各一架,以及中型收发电讯设备1套和其他机械设备。
航校学员在国内外分别招考。国外华侨子弟报考地点在菲律宾马尼拉市华侨创立的“普智学校”,前往报考的菲律宾华侨青年57名,考试结果有11人被录取,于同年10月中旬由航空委员会聘请的飞行教官陈子文率领,乘英轮“四山马”号直抵厦门。加上招收国内学生89名,共名。
学校定名为“福建厦门五通民用航空学校”,设飞行、学科和军事三个科目,各以教官负责。首任校长为莆田人陈国梁。
航校机场简陋,跑道长仅尺(合.84米),因地形所限,飞机起落时还需通过市区至五通的公路,遇飞机起落则公路两侧须设置竹制的活动横栏,保证行人.车马的安全。设备虽然简陋,但它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仅有的三所航校之一(另二所设在广州和杭州)。
年春,航校国内学员与华侨学员因琐事发生磨擦,由于校长陈国梁处理不当,引起。后由航空委员会出面解决,遣散大部分国内学员,仅留同安李吉星、龙岩谢志成、惠安许佐才3人,学员总数只剩14人。校长撤换,改由薛拱年担任。结果矛盾加剧,导致飞行教官李凤宣、陈子文相继辞职,航校陷于困境。当时,漳厦海军警备司令部海军航空处机场设在曾厝垵,因有军方支持,条件比航校更为优越。航空委员会为维持航校,用重金(月薪大洋元)聘请丹麦飞行员坎马担任飞行教官航校得以续办。航校购置的飞行设备相继运抵厦门后,还在下柄村海边搭建一座水上飞机机库。
年春,因海外华侨经济不景气,无力支付航校经费,航空委员会决定停办航校。学员除一人转往厦门海军航空处外,其余均转往广东航空处就学,连同七架飞机和全套设备,年春以空军准尉衔结业,编入国民空军部队。
福建厦门五通民用航空学校从创办到停办,虽只一年半的时间,但在中国航空史上却是值得记载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