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老人生病不敢告诉你,可能是这件事没做好 [复制链接]

1#

来源:大猫财经猫哥

作者

猫妹

来源

大猫好规划(ID:damaoplan)

一个朋友愁眉不展,说疫情才稳定,婆婆就闹着要回趟老家,要回去半个月,问原因就说有点事。

朋友发愁,婆婆一走,自己接送孩子就成问题,临时找个短期保姆也没那么好找的。

家家都有难念的经。

站在老人的角度想想,他们真的不容易。

为了儿女,放弃舒适的晚年生活,跑几千里来带孩子,背井离乡,气候、生活习惯、语言障碍、生活节奏、孤独……都是问题。

很多老人因为各种原因,比如老伴儿还没退休、家里还有老人需要照顾、还有其他子女需要帮忙,老了老了,还要忍受老年分居。

这些,算是老人“待不住”的常见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可能大家都忽略了。

那就是,老人身体不舒服了,想回老家用医保看病。

猫妹有几次在家办公,听到过来串门的老人们聊天,发现老人们身上都有各种不舒服,但是不愿意跟儿女说。

怕儿女担心,怕儿女影响工作,更怕花钱。

就拿北京来说吧,现在的就医流程,可以说对老年人很不友善。

取号用机器,缴费是机器,预约检查用机器,取结果还是机器!

医院,根本搞不定。

在北京看一次病挺麻烦、挺花时间的的,虽说在网上挂号,不用一大早去排队,但是,从家跑过去,候诊要等半天,见了医生一般会开检查,检查需要排半天,有些当天能做的还好说,有些要第二天去,有些甚至要排好几天之后再去,这样看一次病,可医院,搞不好两三天就搭进去了。

“打工人”,算算自己有几天年假,够吗?

老人能不知道这些吗,所以他们有病也不愿意说。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老人怕花钱。

老人的医保都在老家,在外地看病,医保不能用,所有的花销,要全自费。

医院,说实话,还没干啥,就上千了。

要是病的严重点,需要住院,可能就奔着万元去了。

猫妹和好几个朋友,都经历过,老人说想家,回去看看,实际上是回家去住院的。

像是常见病,如果是回老家住院,用社保报销,自付比例很低。

比如前两年猫妹家老人在老家住院,两万多的住院费,报销后自费就不到五千。

要是在北京做这个手术,住一次院花两万多,老人一个月退休工资可能就三千多,即便让儿女花钱,老人也还是很会心疼的。

而且北京的住院费用,普遍偏贵,结算时候可能还不止两万了。

看病难问题猫妹也无解,医院也是一地鸡毛。

但是让老人少担心看病贵的问题,还是有办法的,那就是尽快给老人办好异地就医。

在解决老人异地就医问题上,这两年的推进速度还是蛮快的,真的是比以前方便很多。

“我们在一些学校门口会看到很多老人接送孩子。他们是异地养老的,甚至就是来帮子女带孩子的,经常有人为异地报销医疗费奔波烦恼。今年要扩大跨省直接报销的范围,到明年年底以前,每个县都要确定一个定点医疗机构能直接报销包括门诊费在内的医疗费用。我们政府工作人员多费些心,就能让老人、让家庭多一点舒心。”这是总理最近的答记者问。

现在,正有越来越多的省市将报销范围从只有住院才能报销,扩展到看门诊也可以报销。

目前,已经有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重庆、云南、四川、贵州、西藏、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福建、江西、山东、湖北、广西、海南、陕西、宁夏、青海、新疆,这27个省(区、市)已经可以依托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开展普通门诊费用(不含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试运行。

今年就有代表提案,希望能允许已退休的独生子女父母在子女工作生活地落户,并在社保、医保等方面享受与当地居民同等待遇。

能做到这一点当然好,但是也要考虑各地的医保统筹不均衡以及医疗压力等情况,毕竟大家肯定希望去大城市,享受更好的医疗条件,但是流入城市的医疗费用谁来承担?差额怎么补?

所以,目前的异地就医结算采取的模式还是,在哪儿参保、哪儿给报销的模式。

简单说,就是:

●异地就医的费用能不能报,看就医地的医保目录。

●能报多少,看参保地的政策。

像是起付线、报销比例、最高限额都和在老家是一样的。

所以,大家尽量提前帮老人办好异地就医手续,让老人不用总惦记回家看病,有不舒服的地方,也能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符合异地就医的条件有几种,比如长期居住外地、就医转诊、临时就医。

像老人跟着孩子在外地常住,自然是符合第一种情况的。

申请的时候,有线上、线下两种备案方式。

为了方便,建议大家用线上备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