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蚀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80804/6438500.html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看今日之青年,有在科技攻关岗位上奋力攀登,有在抢险救灾前线冲锋陷阵,有在疫情防控一线披甲出征,有在保卫祖国哨位威武守护,更有的,是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默默奉献。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奋斗者,正青春。为展现青年之自信自强,刚健有为,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风貌,今天起,《跟着广播看乡村》专栏将推出“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系列报道。
(记者周绍洪通讯员梁秀明)“我不想自己的人生只是一首旋律单一,节奏沉稳的歌,缺少了各种交响、伴音的尝试,即使音色饱满、按时结尾,但总归少了铿锵有力的律动……”
李海弟,福建莆田人,大学是师范生,毕业后成为了国家移民管理局浙江边检总站民警,现为三江侗族自治县洋溪乡“勇伟小学”的支教教师。
一次支教行,一生三江情。自国家移民管理局定点帮扶三江以来,一批批支教民警将青春洒在了三江这片热土上,为乡村教育贡献出点滴力量。其中,许多支教民警始终心怀三江,情系三江学子,多次响应支教号召,以实际行动参与到支教的工作中,用青春续写着支教的故事。李海弟,就是这其中的一员。
年,在得知支教的报名通知后,李海弟主动请缨,积极投身到浙江边检总站首批赴三江侗族自治县洋溪乡的支教工作中。
回首第一次支教的旅程,李海弟始终不忘与学生共同学习成长的每一刻,始终感念乡亲的热情和温暖,时刻努力将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化为学生拼搏奋进的动力,将单位及社会爱心的关怀化作助力乡村脱贫攻坚的强劲力量。令他感怀最深的是,通过一年的支教工作,不仅在学生的学习上收获了成果,更是在的乡村建设上留下永久的印记。
李海弟:第一次支教时,在与三江山区孩子们共同学习成长过程中,带给我很大的心灵触动,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正是因为这份对他们的牵挂和友谊,让我深刻感受到支教的意义,也希望通过再次支教的方式,去融入他们的学习生活中,更好更多的去帮助到他们,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时隔一年,今年2月初,怀着第一次支教时一幕幕难忘的记忆,李海弟再次响应支教号召,来到了洋溪乡“勇伟小学”,开启了第二次支教的旅程。
面对熟悉支教工作和生活,李海弟满怀憧憬,希望能为山区的学子带来更多的帮助。工作中,他担负着该校4年级学生的英语及不同年级的音乐、体育、道德、心理等课程的教学任务,面对平均每周19节课的课程,他始终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坚持把抓好课堂教学作为做好支教工作的首要任务。在课外中,他主动融入学生的生活,与学生分享个人的兴趣爱好,让学生感受音乐带来的乐趣,以此勉励学生培养兴趣爱好,热爱生活积极上进。
勇伟小学学生梁凯华:他是个很帅的人,我们上课讲话,他会很严厉的批评,他来教我们之后,我英语成绩很好。
学期中,李海弟还精心策划组织各类活动。在今年六一期间,他协调组织在校师生及乡村党员代表来到国家移民局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基地开展“助力产业发展传承民族文化”主题党日暨喜迎六一实践文化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侗族民俗文化,亲身感受侗族染布及茶文化的内涵,并带动村党员干部参观见学,进一步拓展乡村产业发展思路。
勇伟小学教师王愿春:他是一个非常有责任心的人,对待工作非常的认真,对学生也很好,在课后,还会单独的辅导学生,我非常喜欢这个“李老师”。
在三江,像李海弟这样的支教的民警还有很多,对他们而言,青春是无畏困苦奔赴山区支教的奉献与担当。
李海弟:再来到三江,我心里也有些许的忐忑。欢喜的是与心中挂念的学生相聚,忐忑的是再一次来,不知道能给他们带来哪些更多的帮助,但无论面对多大的难题,我都会尽心尽力的对待,把最好的奉献给他们。
原标题:《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用青春续写支教故事的福建人“李海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