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每个人心里都藏着彼得潘37204 [复制链接]

1#

每个人心里都藏着“彼得·潘”


经过9年半的太空穿梭,“新视野号”太空探测器从冥王星近旁呼啸而过。这艘太空船不断传回的清晰图像,让人类终于有机会窥探到冥王星这个遥远天体的完整面貌。


中国论文


几乎在同一时间,新加坡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一组工作人员正与时间拔河。他们的任务是:细心解剖几天前在新加坡近海出现的一头抹香鲸的尸体,力争在这条遗骸长达10.6米、至少重6吨的巨大哺乳动物的内脏因气体聚集而“爆炸”前,尽快采集它的组织样本并尝试保存完整骨架,还原有关这一濒临绝种的动物的一些真相。


冥王星和抹香鲸,一个是宇宙之谜,另一个是在深海出没的神秘生物,关于它们的消息总是牵动着我的心,“哇,博物馆人员成功取出了抹香鲸的心脏,那心脏竟如一张扶手椅般大小!”“哇,‘新视野号’传回的照片中,冥王星的表面竟然出现了一颗明显的‘爱心’!”


各种未知引发无限遐想,而我,就像个好奇的小孩一样,反复咀嚼着每一条看似有趣的信息。当然,这种“长不大”的性格,也带给了我不少困扰。


在经典童话《小飞侠》里,主角彼得?潘就是一个不愿长大的男孩,因为讨厌成人世界的严肃与复杂,他选择躲在梦幻岛上,特别害怕人们会“抓住他,并且把他变成一个大人”。


探索未知,追求梦想,对各种可能性怀有开放心态的精神,本该是受人赞誉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伊西多?拉比说过,物理学家应该是人类中的彼得?潘,他们不愿长大,对所有事物保持好奇。但“彼得?潘”这样的比喻放入另一种现实语境中时,却会被赋予负面的含义。


最近在《纽约客》杂志读到一篇报道,分析日益扩大的“彼得?潘市场”。据说,在欧洲为大人设计的着色簿(绘本)销量逐年看涨,为成年人创办的“儿童夏令营”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这为商家带来喜讯。心理学家却警告说,“着色簿现象”象征着社会文化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大人紧握彩色笔,实际上是在逃避成人世界,不想正视长大的现实。


心理学家丹?凯利把这样的“症状”定义为“彼得?潘症候群”,受此症困扰的人会逃避大多数形式上的,喜欢随心所欲,并且过度眷恋少年时代的光阴。社会学家则发现,随着“80后”末段到“90后”的“千禧一代”对成长定义的改变,他们的视野不再局限于追求汽车、房产、婚姻和职业升迁,整个社会结构很可能因此出现重大转变。


台湾摇滚乐团五月天的一首歌唱道:“有没有那么一种永远/永远不改变/拥抱过的美丽都再也不破碎……”唱出的是对青春的眷恋;美国导演韦斯?安德森的电影《月升王国》则让人看到,大人在某些时候比孩子还要懵懂和不知所措。这些音乐和电影给我以慰藉,让我知道,世界上还有其他人与彼得?潘症候群纠缠不清。


或许,当我们进入后资本主义时代,当世界开始更注重创意,“共享经济”成为时髦概念时,社会的新秩序也可能变得对天马行空、拥有“彼得?潘”性格的人更加包容。


《小飞侠》开篇提到,“所有孩子都会长大,除了一个人”,说明作者其实知道,童话只是童话。即便如此,对仍在挣扎着成为大人的孩子们,希望大家还是能够多一点耐心。


你也(曾经)是彼得?潘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