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福州全力绘就生态文明建设新图景福州新闻 [复制链接]

1#

连江推进规模养殖进军深海。图为渔民在黄岐湾外检查扇贝生长情况。福州日报记者邹家骅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内在要求。

近年来,福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发展理念,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重要要求,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努力打造令人向往的幸福之城。市发改委(生态办)积极履行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牵头抓总的职责,加强工作部署推动,积极开展专项督查,总结推广改革经验,有力推动了我市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各项目标任务完成落实。截至目前,按省里统一部署,我市已全面完成年至年生态文明建设6个方面、24项重点改革任务、31项改革成果,年17项生态文明体制深化改革工作进展顺利。值得一提的是,年10月,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经验交流会上,我市连江县生态产品市场化改革经验和创新水系综合治理经验被选为典型经验作大会交流。

以生态理念为指导,以绿色发展为路径,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福州生态文明建设挥出的厚重之笔,让每个“城市细胞”都渗透着绿意。

在城外,依托全省首部“专属”控规——《闽江流域(福州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控制性详细规划(年—年)》,89个项目在永泰、闽清、闽侯、长乐等四大试点区域展开。截至目前,39个项目顺利完工,形成了长乐闽江河口湿地流域性协同保护及入侵物种综合治理等一批精品示范项目。在城内,作为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试点城市,五城区平方公里范围也聚焦修山水文脉、补民生短板等重点,加速打造“生态典范、幸福标杆”。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这是林则徐笔下的优美诗句,用它来描绘越变越美的福州城,最恰当不过。在这里,你能找到芦苇摇荡、绿水悠悠的湿地,还能踏足绵延不断的水脉,更有浪飞鸥翔、风光旖旎的“海上画廊”。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让生态成为福州发展的“底色”。

守好城内城外的青山绿水,护好闽江沿线的宝贵生态,成了福州人一直扛在肩头的责任与担当。近年来,围绕闽江流域(福州段)及中心城区水环境污染、山体受损、水土流失、浅山沿海地带水安全隐患及单一林相带来的生物多样性潜在威胁等问题,海绵城市建设、垃圾分类、水系治理、区域生态保护修复等工作全面推进。

随着城区主干河道治理和海绵城市建设展开验收、各县区年度项目陆续完成,摁下“修复键”的福州城,正尽情展现花城的妖娆、水城的灵动、绿城的葱茏。

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入选全国试点。图为黄楮林自然保护区。福州日报记者张人峰摄

1.退治有道守护生态绿底

生态红线就是“高压线”,绝不能越雷池一步。福州对于生态红线的坚守,从没有“下不为例”的说法。在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楮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在建的东湖湿地公园,福州正用最真的感情、最严的措施,做好生态环境的高水平保护。

作为福建省最优良的河口三角洲湿地,同时也是“中国十大魅力湿地”之一,闽江河口湿地地处福州长乐区东北部闽江入海口南侧,总面积公顷。近年来,生物多样性减少成为保护区内的突出问题。

“要把‘入侵者’全部清退!”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柯康生告诉记者,除划定约亩的核心保护区域,严禁外人进入外,保护区内的养殖塘也开展全面“退养还湿”,变身适宜水鸟在高潮位时停歇的栖息地。

面对外来物种互花米草,工作人员因地制宜采用“物理除治”法,还聚焦湿地生态系统构建,在互花米草的“居所”种上红树林(秋茄)、短叶茳芏、海三棱藨草、芦苇等乡土植被。

“灭草”也有讲究。柯康生介绍,经系统梳理,保护区内计划清除互花米草亩,进行乡土植被恢复亩,为营造水鸟觅食栖息环境,剩余亩将保持光滩。按计划,今年这些“入侵者”将基本完成治理,让受损的湿地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恢复。

在建设中的滨海新城,生态保护始终被作为重中之重加以推进。作为闽江口大区域难得的一个保存相对完好的鸟类栖息地,地处新城核心区的东湖湿地公园已迈开建设脚步。和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样,这里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据了解,该公园总面积达14.47平方公里(公顷),先行动建的启动区生态修复工程约66.9公顷,已交地部分将在春节前完成。

守好了海边的保护区及湿地生态,山里的保护区同样值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