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期3版
一边在餐厅吃饭,一边就能通过手机小程序看到后厨的实时操作情况,这就是“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为消费者带来的便利。餐饮服务单位通过视频技术、透明展示、阳光公示等方式,“打开”后厨说“亮”话,实现公众对食品加工全过程可见、可知、可感、可管。当下,这种食品安全监管的新模式正在莆田全面推广。
去年以来,北岸经开区依托原有的“明厨亮灶”建设基础打造“互联网+明厨亮灶”监管平台2.0版本,变简单监控为智能监管,实现了点对点指导到大数据分析的转变,单一监管到市场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相结合的转变,有效提升监管水平。上月18日,莆田市“互联网+明厨亮灶”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北岸经开区召开,标志着这一工程已初见成效。
“打开”后厨说“亮”话
——北岸经开区“明厨亮灶”实现智能监管
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汉儿
通讯员周鹏星陈琛文\图
智慧监管:AI加持技能满点
12月2日下午,在北岸市场监督管理分局,综合股负责人陈立轻点鼠标,只见全区家餐饮单位跃然屏间,大型企业、酒店、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情况尽收眼底。
这是北岸经开区在全市率先打造的“智慧食安”监管平台。屏幕上,不同模块依次罗列,涵盖了视频监控、档案管理、信息预警等功能,工作人员可以点击对应单位,实时动态查看后厨卫生情况。
工作人员进入后厨,必须佩戴工作帽、口罩,穿好工作服。
“厨师不文明、饭菜不卫生,很大程度上与后厨封闭有关。”陈立告诉记者,去年,该区将“互联网+明厨亮灶”工作列为年区级“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全面铺开。通过在餐饮制作场所安装摄像头,投放到电子显示屏或连接互联网,将后厨动态“实况转播”,使餐饮加工制作全过程透明化、可视化。
“仅仅能‘看’还不够。北岸经开区有学校(含幼儿园)食堂19家、企业食堂11家、其他社会餐饮单位多家,而执法人员仅有10多人,监管力量捉襟见肘,无法实现全流程、全覆盖的监管。”陈立说。
眼下,这个难点,正在逐渐破解。北岸经开区给出的做法是:引入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运用等信息化手段,开发集AI智能分析、主动预警、溯源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监管平台,让机器代人“站岗放哨”。
两只电子眼正集中“盯”着后厨操作区。
今年,该区投入专项经费万元,在原有的“北岸食安通”基础上,推出“智慧食安”监管平台并配套“食安北岸”小程序。10月底,聚焦供餐群体特殊、供餐人数众多、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