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酒店的隔离生活接近尾声,过去两周,我每天晚上11点睡觉,早上8点准时醒来,喝水,拉伸,看新闻,一切都是为了等待那几下敲门声的响起,从猫眼确认工作人员离开,拿回早餐,原本以为会浑浑噩噩度过的隔离生活居然莫名其妙地自律了起来,果然是干啥啥不行,干饭第一名。
吃饭,隔离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bilibili大巴从福州长乐机场出发,马不停蹄地向前飞驰,做完流调、核酸检查,登记完各种信息,坐上车天色已经全暗,沿路的灯光越来越少,在一片广袤的黑暗当中开了快一小时,车突然停在了一座拥有巨大喷泉的酒店楼下。
虽说都知道能分配到哪个隔离酒店是“开盲盒“看人品,但这扑鼻而来的乡镇奢华风,还是让我不禁有点慌,打开手机地图一看才知道,车不止没进福州市区,而且完全是开到了另一个地方!
分配隔离酒店跟开盲盒如出一辙*gify时间倒回几个月前,因为没有直达航班,加上不管从哪儿落地都得先在当地隔离,我一拍脑门儿:既然从哪入境都一样,不如就去个从来没到过的城市吧!
于是我订了从福建入境的机票,这个除了沙县小吃,完全在我涉猎之外的省份。
等待入住的间隙,我赶紧开始百度:福清,福州旁边的县级市,华侨之乡,据说全球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福清人,当然,更多人是从流传在海外华人区的江湖传说里知道这个地名的……总之,在组织的安排下,我的隔离生活就此开始了。
福清的城市风貌
*腾讯网
要说隔离期间,最主要的任务当然是吃饭了,毕竟十四天里,早中晚“咚咚咚“三次投喂,就是我和外部世界的唯一交流了。
隔离餐根据入住酒店各有不同,有的地方统一外订快餐,有的地方由酒店餐厅自己供应,所以一路上住哪儿是开盲盒,吃啥更是未知数。
碰上这种薛定谔的状况,我坚信只有自己最靠得住,所以出发前孤注一掷,把宝贵的行李份额留了一半给干粮零食。
行李箱差不多一半都是吃的
*搜狐
果然,第一天住进房间已经晚上十点多,一整天滴水未进,正当我为自己的未雨绸缪感到欣慰时,敲门声响了。
塞得瓷瓷实实的海鲜炒饭,个个壮实滚圆的鱼丸汤,外加一支卤鸡腿,这份从天而降的还冒着热气的宵夜对于在国外天天啃冷饭的我来说,是差点能哭出来的场面。
*作者供图
跟想象中有些不同的是,眼前这一桌子,除了那只卤鸡腿曾在沙县小吃里打过照面,剩下的都是没见过的东西,加了海蛎子和虾仁的炒饭对非沿海地区人士来说可谓豪华,配上咸酸口的鱼丸汤解腻,还真是海陆空齐全。
Q弹的鱼丸*地道风物说来也怪,坐在从没来过的地方,吃着从没吃过的东西,感受了到一种久违的安心。也许是太饿太累,那一顿饭格外的香,以至于后来的两周,再也没有那天的满足感。
接下来的几天,我果然感受到了中国侨乡的气派和真·沿海人民的底气。
虽说每天元的标准在当地想来也不算低,但在盒饭里能吃上鲍鱼也是有点出乎意料。
盒饭里惊现鲍鱼
*作者供图
几乎每一餐都会出现的小海蛎子,个头迷你却肥美可人。也让我感受到了福清人对它是有多么热爱,早餐是福清有名的海蛎饼,米粉淋在菜馅上炸出来的油香扑鼻,让我想起来老家弄堂口的炸虾饼。
盒饭福清的特色海蛎饼*作者供图到了正餐,海蛎炒面,海蛎豆腐汤,海蛎青菜汤……餐厅师傅大概是在把海鲜当调料使,每顿四菜一汤,永远能在汤里捞出几颗海鲜来,哪怕它是碗寻常的乌鸡汤。
除了海蛎子,隔三差五出现的不知名海鲜,让我仿佛上了一堂海洋生物科普课,还养成了边百度边吃饭的好习惯。
从前只在寿司上见过的北极贝,在这儿只用香菜叶生抽凉拌却意外地下饭。
凉拌北极贝*作者供图因为不可名状的体态而闻名的象拔蚌,第一次见到它的迷你版,只加生抽简单调味就鲜得让人直打激灵。
*作者供图而压轴登场的白灼鱿鱼,由于卖相过于生猛,仿佛打败非沿海地区人士的终极Boss一般,终于引发了一场小型抗议。
“太可怕了,感觉它一直在看着我,完全不敢吃。“
“北方人真的不太习惯这种吃法,每次都只能剩下好浪费。“
隔离人员群里终于有人忍不住了。两条有手掌大的鱿鱼赤裸裸地躺在盒饭里,怎么看都存在感过于强烈。紧接着,非沿海地区人士一个接着一个表示同意。
*作者供图
工作人员马上站出来为没有考虑到大家的饮食习惯而道歉,又解释说,每到春天鱿鱼们游到近岸交配产卵,所以四五月份的鱿鱼最为肥美,福清本地鱿鱼吃鲜,都是这样整个白灼。
毕竟也算半个美食作者的我决定暂且相信工作人员的话,蹑手蹑脚地将筷子伸向它俩。从哪头开始吃才合适呢?那就从胖胖的比较可爱那一边下口吧。
*网易
没想到咬下去外皮是脆嫩脆嫩的丝毫不需要牙齿费力,配上肚子里满满的鱿鱼卵油润肥美,瞬间就把还有二十多条未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