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福州ldquo水部尚书rdquo
TUhjnbcbe - 2021/3/6 2:29:00
白癜风医院的最好治疗偏方 http://pf.39.net/bdfyy/tslf

抗战期间的年初,父亲刘浑生调到福建省保安处任少校科员,举家从永泰迁往福州。他首次陪新婚妻子陈由少尉回到三坊七巷中的娘家——“陈衍故居”。陈由七八岁即随叔公陈衍住在这里,后曾随叔公在江浙寓居。返闽后她曾在华南女子学院求学两年,后又投笔从戎到外地两年。刘浑生,福州农林专科学校学生,三四年前,成了福州水上警察小队长。这次“衣锦还乡”,带妻子陈由去当年当水警之处旧地重游。他们沿南街到中亭街、大桥头向上下杭走去,不久就见到一座庙宇——“敕封水部尚书”庙。

为了显示自己的文化历史积淀,踌躇满志的刘浑生向妻子娓娓道来:

“这里供奉的是南宋末期的兴化府(即莆田)的陈文龙。他原名子龙,30多岁考中状元时,皇帝御笔改其名为文龙。他出身兴化陈氏望族,宋朝以来,其祖先一门出两丞相,连续九代出八太师,陈文龙是丞相陈俊卿的五世孙,官至参知政事。”

刘浑生又指着一碑文说:《宋史》《陈文龙传》记载他的主要事迹是,当年南宋小朝廷兵败逃广东。建宁、泉州、福州等皆降,兴化府成了孤城,身为闽广宣抚使的陈文龙集民兵数百人,坚守兴化府,屡斩多批招降的使者。一冬夜,部下私开城门降元,文龙欲自杀,不果,与其亲人被执北上。陈文龙被押离兴化时就绝食,当押到杭州,文龙拼死拜谒岳飞庙。入庙大恸,同夕饿死于庙,时年46岁。

接着又指另一碑文说:到了明朝,朱元璋重兴汉人政权文化,下旨搜集历代圣贤先烈建庙祀奉。福州祀陈文龙、兴化祀陈瓒。弘治朝敕封陈文龙为福州城隍。

刘浑生说得兴起:当年我当水警时,和哥们常到这里……这时,身边的妻子冷不防问了一句:六部尚书里,哪有个“水部”?……这个陈瓒又是谁?这一问,把刘浑生问愣住了。

是啊!哪有“水部尚书”这种官衔?刘浑生对妻子不觉肃然起敬。回去后连忙找陈由的三叔公陈衍编纂的《民国福建通志》来读,了解其中史实。

但不久日寇来犯,形势突然急变,福建省府的军政机关家属马上实施内迁(去现三明)。无暇顾此。

福州“水部尚书”

两年后,年秋福州第二次光复。刘浑生随军政机关又返回福州,当时,他升任省保安处中校警务视察员,暂时把家安在水流湾海军马尾要塞司令李世甲家的“花厅”。那里靠近“福建都城隍庙”,于是有机会到“福建都城隍庙”、“水部尚书庙”,通读其中碑文,对照《民国福建通志》等相关史料,终于弄通这纠结他多时的疑问:

陈文龙死后,其母福国夫人被系福州尼寺中,病甚,不肯服药,不久亦死,众叹“有其母必有其儿",为之收葬。陈文龙与抗元英雄文天祥是同时代人,他们的出身、仕途、遭遇几乎相同,都是南宋后期的状元、丞相,最后又同样为国殉职。故林则徐赞颂陈文龙和文天祥“隆名并峙”,同为“一代忠贞”。

陈瓒乃陈文龙的从叔,虽是“一介平民身居莆阳,却心怀天下。”益王赵显(端宗)在福州即位,改元景炎那年,陈瓒变卖家产筹款万缗,亲自渡海至广东献做军费。年底,宋叛将林华、陈渊诈称援兵,勾结兴化通判曹澄孙夜开城门,致陈文龙被俘北去。事发后,瓒立誓:“侄不负国,吾当不负侄。”乃暗部署宾客,招募义军,誓死抗元。次年,陈瓒趁元军主力调离兴化之机,亲率族人和义兵反攻,杀了守将林华,收复兴化军。端宗授他为兴化军通判,镇守兴化。元将唆都于九月间率兵万余,再度攻打兴化城。瓒领众固守,唆都屡攻不克,乃临城下劝降,被陈瓒严词拒绝。后,元兵倾巢而出,在云梯、炮石猛攻下,城破,瓒家僮、壮丁人巷战终日皆死。终因众寡悬殊、瓒力尽被执,骂不绝口。唆都怒,把他车裂于五门。瓒牺牲时年仅45岁。元兵屠城三个时辰,全城死难者3万余人,“血流有声”。宋朝廷追赠陈瓒为兵部侍郎,赐谥忠武。

那么,这二陈又如何成神受祀?

众所周知,道教对中国文化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在道教盛行中国时,只要死后被皇帝敕封‘城隍’、‘水部尚书’等衔头,都成了神祗:城隍是中国民间信奉守护城池之神,多由有功于当地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

史载,“明代孝宗时,福州祀陈文龙、兴化祀陈瓒”,陈文龙为何没能当上“福州城隍”?

刘浑生从考察的结果发现,因为“福州城隍”入祀在“福建都城隍庙”,该庙是全国最早建‘省都级’的城隍庙之一,所崇祀之神,系“西汉御史大夫周苛也。守荥阳,为项羽所烹。高祖休兵,思苛忠烈,乃令天下州县附城而立之庙,以时祀之。”后来又将“有功烈于民,能御大灾,捍大患者,殁则祀之”,如忠惠之蔡襄,勇武之汤和,义烈之卢珖等功臣名宦也入祀。时代很早,且生前资格都很高,所以,陈文龙没能当上“都城隍庙”的城隍。

据史实,陈文龙没有任过尚书官职,在抗元斗争中壮烈殉国后,宋、元两朝皇室也没有敕封他“水部尚书”,更没什么“镇海王”之封。之后的明清两朝官制,也没有“水部尚书”之谓。

显然,“水部尚书”是个“阴职”。那么,它从何而来呢?

原来,南宋末,陈文龙已被视为岳飞的代身。明太祖朱元璋统一中国后,曾命中书省派员到地方访求应祀的神祗。“凡有功国家及惠爱在民者,著于祀典,令有司岁时到祭。”明太祖特别提到江西庐陵的文天祥和福建兴化的陈文龙。

福州乌龙江上段有个村庄叫阳岐,那里有一码头,供过往船只停泊,货物再陆运进入省城。史称此码头为“化船道”或“兴化道”,热闹异常。商旅们为祈求生意兴隆,平安往返,就于明洪武年间,在兴化道旁大榕树下建一小庙坛,奉祀海上女神妈祖和抗元英雄陈文龙的塑像。

不久,出自对乡贤忠贞气节的景仰,阳岐村“凤鸣山”下,就出现一座新建陈文龙庙。

多年前起,琉球与中国一直是藩属关系。作为“宗主国”,明清两代政府都要派遣“册封使团”,代表中国皇帝前往“册封”,参加庆典。因福建距琉球最近。所以凡“册封使团”出发前必定来福建,且“旨奉祀典”必先到陈文龙庙祭祀之后启程。

陈文龙“神灵显赫”,都使使团平安,很受皇朝赞赏,所以,据专家考证:明代崇祯和清代康熙、乾隆年间,曾三次敕封陈文龙为“水部尚书”和加封“镇海王”。于是,有官民在福州南台沿江建起了这座“尚书庙”。

陈文龙作为水上航行安全的庇护神,受到从事水上运输贸易的商贾和闽江下游两岸的水上居民的崇拜和享供香火。故沿江陈文龙的尚书庙,数百年来香火旺盛,经久不衰,且流传至海上离岛船民泊处。

莆田“五爷”

年4月,刘浑生调任莆田县警察局局长。

刚上任,就被一宗“神庙”财产纠纷案缠上,竟然涉及这位福州的“水部尚书”。

莆田道教庙宇香火最旺的是民间称为“五爷”(福州人叫“五帝”):即壶公山凌云殿玉皇爷、黄石北辰宫玄天上帝爷、江口东岳观东岳大帝爷、兴化府城隍庙城隍爷(陈瓒),还有黄石凤山宫的杨公太师爷。刘浑生调查得知,陈文龙牺牲于四月二十五,即以四月二十六日为公生日,莆田民间所祀的杨公太师,并无其人,四月二十六日,实际是祭忠臣陈文龙。元时,莆田人感公忠义,立庙祀之,为避忌,托杨公太师为名而祀,相沿不改。刘浑生当众宣扬,且作出判决:将祀杨公太师庙,改为祀忠臣陈文龙祠;同样,将兴化府城隍庙,改为祀忠臣陈瓒祠。众皆悦服。该二庙改为祠后,至今得以保存,而其他“神庙”皆废。

刘浑生指出:“二公各为福州、兴化府城隍神。福州龙潭角今仍称为陈尚书庙”。“今考事实,奉公像祀于黄石谷城宫,俾知为民族争存,足以激发人忠之气,其灵爽昭于百代有自来也。”“改为二忠祠。即另塑白面黑须的文官冠服的陈公太师像,祀于中座。”

年8月3日,张琴撰《莆田黄石太师庙改祀二忠募捐塑像启》中写道,“莆田县警察局刘局长浑生毅然改为二忠祠。其识广智多者”。

“城隍”是敕封的,属“政府行为”;“五帝”民间宗教,氏族帮会皆可典立,是中华文化组成之一。不可以其“封建迷信”即抹杀之,因其中不乏有“功烈于民,能御大灾,捍大患者”,诚如福州“水部尚书”等忠烈史实,是不可被淹灭埋没的。

本文选自《炎黄纵横》年11月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福地炎黄

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州ldquo水部尚书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