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遗产?同衡守护
今年6月8日的文化遗产日,《人民日报》重刊习总书记在福建指导工作时撰写的《福州古厝》序,在福建、福州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把文化遗产保护、名城保护的重要性提到了空前高度。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举行了福建全球推介活动。活动以“新时代的中国:生态福建丝路扬帆”为主题,全面展示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要成就。长期以来,清华同衡深度参与福建省各地的遗产保护工作,在福州、泉州、武夷山、宁德、平潭、漳州等地积累了丰富的在地经验,持续陪伴、守护着福建的文化遗产。本系列文章将陆续分享我们在福建的实践、探索和思考。
福州市是福建省省会,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住建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试点城市以及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其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工作,以习总书记在闽期间的保护思想与实践精神一以贯之,薪火相传,取得了以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为代表的诸多成绩。
清华同衡与福州市院共同编制的《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规划》,是在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按照中央对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的新要求,为指导新时代福州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而开展的一项战略性工作,是对多年来清华同衡在福州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西湖、鼓岭等街区、以及福州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实践中积累经验的全面总结和系统化提升。
01
规划认知-
新时代的福州名城规划
1.中央将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的重要性提升到空前高度
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的繁荣兴盛,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遗产”,“用绣花功夫留住城市记忆”等习总书记近年来的重要讲话精神,已成为名城保护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今年6月8日的文化遗产日,《人民日报》重刊习总书记在福建指导工作时撰写的《福州古厝》序,更是把文化遗产保护、名城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到了空前高度。
2.福州面临跨越式战略发展机遇期,名城保护与发展是其中要义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重要机遇期,福州坚定不移的推行“东进南下、海上福州”的发展战略。同时,福州“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州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六区叠加的战略机遇,为其实现跨越式发展打开了诸多窗口。
拥有多年建城史的福州,自古伴海而生、拓海而荣。在当前机遇下,沿着习总书记过去文化遗产保护的足迹,立足于过去三坊七巷等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的成功经验,应充分彰显福州特色,将名城的保护提升到对城市未来文化建设、城市特色塑造与核心竞争力强化的战略引领高度。
历代城市与海岸线格局演变,自绘
3.保护与发展并重,落实规划传导是福州名城的必然选择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传导体系的逐步形成,以及遗产工作理念从保护转向更为广泛的文化传承与复兴,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应以保护与发展的视角统筹考虑,将文化遗产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资源,强化其价值的外部性,与城市发展主动对接,在城市结构、用地、交通等方面引导和参与城乡资源配置,同时形成目标清晰、实操性强的一揽子方案。
02
本次福州名城保护与发展规划编制的
三点思路
1
明确新时代福州名城保护与发展的目标定位,达成共识,坚定两个百年中国梦的福州愿景
本次规划编制在注重技术层面的同时,将沟通、协调与共识的建立作为规划的重要工作内容。与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空间规划)修编同步,通过多频次的,上至决策机关下至企业、市民的访谈、咨询、论证、公示、宣讲等多种手段,在*、政、商、学、民等最广泛利益相关方层面就福州名城在国家、区域以及本土层面的重要价值,在保护与发展的目标定位上达成高水平的共识,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融入各层次的城乡建设。
2
以编、审、督一体化为目标,强化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实现更精细的管控与治理,支撑更好的名城管理
立足这一目标,规划技术路线强调从规划实施的角度倒推规划编制,从刚弹结合的成果体系,对应事权的规划层次与措施,强化管控的规划传导体系,利于督察、评估、体检的指标体系四个层次进行了系统考量。
3
以保护为基础,以发展的视角强化文化遗产在全域资源配置的引领作用,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福州篇章
本次规划增加“发展”二字的原因,也是改变名城的保护基本围绕遗产本身进行的局面,在城乡全域资源配置方面起到引领、协调的作用,将文化遗产与城市发展定位、结构等重大战略确定、城市用地、交通等战术组织、遗产要素利用的单体策略深度结合,实现文化遗产在城乡全域资源配置方面引领的创新。
03
本次名城保护与发展规划编制的
六项要点
1.坚定文化自信,从国家战略高度提升福州名城价值认知,讲好“福州故事”,形成广泛共识。
规划从增强文化对外影响以及对内认同的角度,进一步提炼福州名城对中国“一带一路”、“海洋强国”等战略的历史源流、合法合理性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挖掘福州作为闽越中心,其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的解决当代人居环境提升难题的重要启示,强化福州作为海丝节点、海防重点、海峡统领的重要地位,彰显福州山海画廊、人间福地的城市形象。
2.扩充与完善名城保护要素,构建支撑福州名城价值与城市发展战略的遗产保护体系
价值认知的提升需要更为系统全面的要素作为支撑。规划在全价值、全域、全时3个维度,深入挖掘名城资源的基础上,基于福州城乡管理体系与名城特色,构建市域-历史城区及周边-历史地段-不可移动文物与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5个层级的遗产网络;形成5个层次、2个文化遗产带、多个重点区域、6个方面的福州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进一步扩充余处各层级保护要素。
3.建立福州名城巨量文化遗产分级、分类活化利用的模式体系,促进福州名城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水平在全域的跃升
在市域、历史城区及周边、历史地段、不可移动文物与历史建筑4个层级,根据其区位、价值特色、资源聚集度、现状条件等提出功能、模式、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活化利用策略。市域及历史城区层次注重专题性遗产、线性遗产的综合利用;历史地段及建筑层次,结合福州新一轮15片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打造和历史建筑修缮利用的经验,更多着眼于具体功能正负面引导、产权与运营模式创新、资金渠道拓展与技术平台的搭建。
市域巨量不可移动文物分布,自绘
市域众多历史聚落分布,自绘
4.与国土空间规划高位对接,在城市结构、用地、交通、旧改等方面践行文化遗产引领城乡资源配置的理念。
强化文化遗产作为城市资产的价值外部性,将文化遗产作为城市结构优化的重要考虑因素,对接空间规划,优化形成多中心、组团式城市结构,避免文化与社会结构断裂;优化中心城区用地布局,提出公共界面和功能调整建议;优化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合理调整道路交通级配及出行方式;总结近期福州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和旧改项目经验,形成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旧改综合提升相结合的“有文化、高品质”的福州旧改2.0模式。
三坊七巷成为福州城市活力点(左)
街区保护利用与城市旧改综合提升相结合(右)
5.以大遗产观和福州名城价值特色研究为指导,塑造独具“福州韵味”的城市特色
深刻领会福州作为我国传统山水城市典范的营城智慧,整体层面让遗产的精神影响到福州城市特色的塑造、城市形象的塑造。规划确定福州山水格局、闽江风光带、“三山两塔一条街”精华区的特色塑造策略,明确历史城区高度、风貌、色彩、视廊控制要求,利用特色内河水系、传统街巷、市域文化绿道等线性要素串联城市特色空间,彰显“福州韵味”。
福州“派江吻海,山水相依”的城址环境,自绘
历史影像中“两塔三山一条街格局”
6.按照中央对空间规划的新要求,建立刚弹结合、数字化的保护措施规划传导体系与成果体系
规划通过协同建立一库(保护要素信息数据库)、一平台(福州名城保护管理平台),对接“数字福州”建设的三年行动计划,逐步实现城市各管理部门间的信息对接闭环,逐步实现从受理、审批办理到结果反馈的全流程电子化政务服务,以此作为名城未来管理的主要手段,建立传导机制和工作模块。同时对接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制定适用于福州名城的,工作管控体系清晰、结果易评估的评估指标体系,有效检验名城保护成果。
福州名城管理平台搭建及编、审、督一体化机制构建计划
福州名城管理平台登录界面
福州名城管理平台应用界面
相关链接
健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科学评估体检
张杰:遗产活化——让历史遗迹与现实生活有机互动
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体系,讲好浙江故事
全域视野下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世界遗产NO.1?还不够,这66个选手待出道
保护与创造: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专辑
本文内容及图片由清华同衡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遗产一所提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